秋深不染尘,心清自生廉
寒露惊秋晚,霜浓草木衰。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带“寒”的节气,其名自带诗意与警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露气寒冷,将凝结也。”露水从清凉走向寒凉,万物收敛、为冬蓄能,大自然悄然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净化。这何尝不是对党员干部的深刻隐喻,心境唯有经“寒凝”淬炼,摒弃杂念、涤荡尘埃,方能坚守初心,抵达不为外物所扰的澄明之境。
这个节气的智慧,在于介于丰收酣畅与冬藏清寂间的深沉平衡,恰如党员干部面对成绩当保清醒、遭遇诱惑须守底线的修行准则。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远征的雁群以严整队形年复一年迁徙,无一员脱离阵列。这种铁律般的秩序性,正如党纪国法为党员干部标定的行为坐标。秋意渐深,雀鸟匿迹,古人喻其“化而为蛤”,这种懂得内敛、善于藏锋的修养,也当是提醒我们要时时对照党规党纪反躬自省,不逞虚躁之能。万木凋零之际,菊花凌霜而开,色正、香清、性韧,更是展示了“宁可枝头抱香死”的倔强坚守……寒露三候,从雁阵的秩序到藏锋的智慧,再到秋菊的傲骨,由外在纪律约束向内化修养升华,可以说是一堂自然讲授的廉洁修身必修课。
寒露过后,便是深秋。而深秋的意义,不仅在收获,更在沉淀。寒露是农事收获的尾声,粮食入库,土地休养生息,这“藏”的学问,绝非停滞懈怠,而是剔除浮躁后的沉淀,更是大地为长远蓄力的内敛。廉洁建设亦需这般清醒,广大党员干部当检视过往,有无因成绩而骄躁?面对赞誉能否淡然处之?将荣誉与挫折一并“归仓”,沉淀为戒骄戒躁的定力、务实笃行的智慧。更要趁此时机“播种”初心,以民主生活会的坦诚批评校准方向、日常工作的点滴自律浇灌根系,将清正廉洁的种子深植于心,补足“精神之钙”。唯有根基扎实,方能如秋菊凌霜不凋,如青松经冬愈劲,永葆为民务实清廉本色。
秋愈深,境愈清;露愈寒,志愈坚。在这由收获走向沉淀的时节,每一位党员干部若能以内心的恒定应对外界的寒温变化,便能如历经风霜的秋菊,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出最为持久和纯粹的芬芳。(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