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差不多”的思想说“NO”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是胡适笔下“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次“差不多”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但总是“差不多”,结果就会“差很多”。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坚决抵制“差不多”的思想,决不能当“差不多先生”。
加强作风建设,向“差不多”的思想说“NO”。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差不多”的思想本质上就是作风问题。党员干部如果作风漂浮、纪律松散、妄想“躺平”,奉行“差不多主义”,势必然影响工作、迟滞发展。摒弃凡事只求“差不多”的思维习惯和不良作风,要从加强党性修养入手,只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自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投入学习和工作,才能开创事业发展新局。
追求精益求精,向“差不多”的思想说“NO”。“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差不多”是对细节的忽视,其根源就在于责任意识不强,不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对待每一项工作。任何一个部门、单位的工作和发展都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务和问题构成,如果不能从一点一滴小事、一个一个细节入手,势必造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不良后果。所谓“小事不干、大事何成”,党员干部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把精益求精当作一种境界和责任去践行,把每一件小事做得更精细一些、更严格一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真正推动工作更深入开展。
完善制度机制,向“差不多”的思想说“NO”。制度是管根本、立长远的利器。出现“差不多”的思想表现,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制度原因。纠正干部“差不多”的思想,还要在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要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照《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选拔有担当、善作为、不躺平的干部去干事。要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对做事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干部要及时批评指正、严肃提出工作要求,对态度不端正、屡教不改的干部,要坚决调整工作岗位,从而树立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陈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