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之友 > 卫生食品 > 正文

撕开消费陷阱,拒绝“月饼刺客”

2025-10-13 09:17:21 | 来源: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武昌区委员会

近日,一则关于“榴莲冰皮月饼没榴莲”的新闻引发热议。记者核查发现,多款榴莲月饼添加的不是所宣称的“榴莲肉”,而是“榴莲味西点酱”等科技狠活,榴莲果肉实际占比不足3%。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品尝节庆美食时,口中的“榴莲”不过是一场精心调制的味觉骗局。当“老婆饼里没老婆”的玩笑变成“榴莲月饼没榴莲”的欺诈,当“高端礼盒”沦为过度包装的幌子,月饼早已异化为刺伤消费者的“刺客”。

月饼市场的“刺客”逻辑,藏在价格与品质的错位里。一边是直播间里叫卖的“平民价”,单枚0.6元的“科技月饼”用添加剂堆砌风味;另一边是商超货架上标价千元的“高端礼盒”,镀金包装里躺着成本不足5元的流心月饼。“低价骗流量、高价割韭菜”的双轨操作,本质是利用节日消费的情感溢价,将月饼变成“仪式感幌子下的消费陷阱”。消费者为“团圆味”买单,却屡屡被“科技与狠活”背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侵蚀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虚假宣传的“榴莲味陷阱”,早已突破商业伦理的底线,触碰法律红线。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的真实成分,而“榴莲肉”与“榴莲味”的一字之差,正是商家偷换概念的欺诈套路。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专项整治直播电商,将“虚假营销”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当主播用“真实果肉”的话术诱导下单,配料表用“复合调味”模糊真相,不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更可能面临违反《广告法》的天价罚单,商家看似“赚快钱”的小聪明,最终都会变成砸口碑的重锤。

遏制“月饼刺客”,更要斩断“天价月饼”的灰色产业链。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对单价超500元的盒装月饼实施溯源监管,要求商家保存交易记录。与此同时,过度包装的“面子工程”也在源头被遏制,市场监管总局近年连续发布新规,对月饼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包装成本等作出严格限制,例如,规定月饼包装不得超过三层,包装成本不得高于销售价的15%。这些治理实践证明,从生产端进行规范,比事后处罚更能正本清源。正如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袁小春所说:“只有手艺不偷懒,原材料货真价实,才能把招牌传承下去”。

消费者的每一次维权,都是净化市场的星星之火。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每位消费者勇于行使监督权利,共同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面对“月饼刺客”,沉默只会纵容恶行,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退一赔三”条款,正是消费者最有力的武器。目前,全国统一的12315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维权渠道。当发现月饼产品存在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时,既要敢于给予差评,更要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在实体经济承压的当下,更需要商户以诚信经营赢得市场信任。唯有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诚信者脱颖而出,才能让月饼真正回归“团圆的本味”,让消费者在每一次下单时,都能坚信“这一口,值得期待”。(王文慧)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