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减负赋能,破题基层“小马拉大车”之困

2024-05-30 13:17:21 | 来源: 台州市三门县花桥镇社会事务办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人民对党和政府最直观的印象来源。

破题基层治理之困,需系统梳理“权”与“责”,明确基层工作清单。为基层减负就是为治理赋能、为实干撑腰。基层和上级部门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各有各的责任田,上级部门要克服“考核冲动”,不能搭“考核”的顺风车一味往基层加压。在事项下放的同时,人力物力政策也要及时跟进,做到既要压担子又要递梯子,“既要马儿少吃草,又要马儿多多跑”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注定是不可持续的。上级部门针对日常工作要梳理清楚权责边界,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实事求是,逐步建立健全基层权责清单,明确基层有所为有所不为。核减基层“空头”阵地,规范清理“一个阵地满是牌子”的现象,突出阵地实效,不让“虚假阵地”成为基层无端的负重。同时,要不断优化考核指标与方式,同步上下数据,多一些过程性考核,少一些年底台账上报,多一些部门数据共享,少一些多头重复考核,务求实效减少基层的“事务主义”。

破题基层治理之困,需规范管理“人”与“物”,推动资源下沉基层。基层资源充实一份,治理底气就厚实一份。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岗位效能持续提升,“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不断成为现实,部门应带头遵守规定,克制“向下要人”欲念,规范“借调行为”,不在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身上“抽血”,要让“抽血”向“输血”、“造血”转变。持续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探索部门骨干下基层锻炼、加大农村指导员下派力量等模式配强基层人才队伍。借鉴科技特派员“田间教学”模式,变基层上部门“跟班学习”为部门下基层“手把手教学”,加大多种形式、注重质效的培训力度,让基层干部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多向基层提供政策和资源调配权限,切实增强基层治理“工具箱”,扩大基层有效治理空间,缓解基层“无招可用”干着急现象。

破题基层治理之困,需真心关怀一线干部,激励基层创业热情。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决定性因素。基层不怕“流汗流血”,但不意味着基层要将血汗流在无意义的地方,为错误政绩观买单。部门要扎实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把基层实情摸透,制定符合实际、利于落地的方针政策。要善于倾听基层声音,以实际行动回应基层需求,形成上下联动、万众一心的干事氛围。多一些“换位思考”、少一些“咄咄逼人”,探索创新新的工作机制,针对问题要分级分类,精心指导,少用慎用排名通报,既要给定对岸的目标,也要提供过河的桥梁。对基层遇到的难题不能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袖手旁观,要主动补位,多思考能为基层解题做哪些贡献。基层为百姓服务,部门为基层撑腰,新时代,理应有这样一个新风尚:让基层干部对部门的认可成为部门的主动追求。(叶卢杰)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