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助力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进行具体部署。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一、资金保障增加扶持
一是资金纳入预算,各级地方政府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中,省级人民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及时调整各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避免差异过大。二是帮扶项目确保利益联结,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帮扶项目与帮扶对象利益联结机制,更好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集体经济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低收入申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申请流程、各部门同时进行审批,增加渠道进行申请,提高效率;二是低收入审核方面,定期开展审核工作,依据管理政策对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低保对象家庭,及时掌握实际情况;三是帮扶政策提升方面,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
三、多元形式带动增收
避免一味的通过资金补助来促进低收入增收,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人群,可以通过就业培训、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持续深入开展“雨露计划+”等方式促进就业。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针对无劳动能力人群,更加侧重折股量化项目、保底分红的形式,注重财产性收入的增收。
四、乡贤回归助力产业
农村发展要在基于本土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开发投资,通过乡贤回归,吸引人才回流、资源激活,确保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完善各项服务政策是吸引乡贤返乡创业安居的根本。此外,发展要基于乡土社会的本地资源,通过发掘和激活本地资源而进行发展。
目前而言,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产业链较短,全产业链的利润较低,乡村产业特色化发展不足,以及农民务农收入增长机制不完善等。因此,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农业产业的支持,特别是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刘颢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