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跑出“新速度” 描绘“新丝路”
2023年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年初以来,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抓手的中欧班列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1月1日,满载喇叭音响、液晶显示器、热熔胶等货物的“湾区号”中欧班列从深圳平湖物流中心鸣笛启程,开始了新一年的高速运行。同日,一列装载着35个集装箱PVC加工助剂、柴油机等货物的班列从海安铁路物流基地启程,发往万里之外的越南河内。3月16日,一趟满载装有建材、家电、服装等货物的55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从北京平谷地方铁路马坊站驶出,开往俄罗斯莫斯科州别雷拉斯特火车站。至此,平谷马坊也成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北京起点,载入史册。
短短的3个月,各地中欧班列均跑出“加速度”,运行列数及运载标箱规模实现显著增长。例如,1月份,义乌平台累计发运中欧班列240列,发送20140标箱,分别同比增长179%、172%;广州海关共监管开行进出口班列32列、发运标箱2852个,分别同比增长190.91%、159.27%;中欧班列“上海号”开行7列、运载集装箱728 标箱,较2022年月均分别增长50%和130%。中欧班列的货运量是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状况的“风向标”。中国作为世界体量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与工业品进口国,中欧班列将世界市场与国内产能相连接,促进产品跨区域流通的同时,还将激发沿线国家对我国的市场需求,进而为国内经济带来增量与发展动能。
为实现2023年地区经济企稳回升,多地均围绕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关系,锚定“一带一路”倡议进行部署。其中,义乌提出,以“义新欧”班列开行十周年为契机,更大力度开辟“义新欧”中亚和东南亚新线路,谋划布局杜伊斯堡等“境外集散中心”,争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广东明确,支持高成长性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实施新一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上海规划,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高水平建设一批专业贸易平台和国别商品交易中心。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中欧班列可以促进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进而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未来,中欧班列无疑将在国际运输中发挥出更大功用。通过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进一步优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以贸易合作为起始、深化经济合作为主导,将国际经贸合作先有存量产能进行充分连接的同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共创增量市场和供给能力,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董宁 李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