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现实困境与价值批判

2023-03-27 11:32:02 | 来源: 中廉导刊

最近,关于“孔乙己文学”的讨论又把就业的话题摆在了众人面前。“孔乙己文学”概括起来无非是当代大学生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对自身状态和前景的一种戏谑与自嘲,是当前互联网语境下的一种集体情绪的宣泄,倒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年轻人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等批评指责论调的出现,对“孔乙己文学”的讨论也进入到另外的层次。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八个月前,那时候讨论的热门话题是“小镇做题家”。主流的观点更多的是对“小镇做题家”以努力奋斗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赞扬与肯定。如今,部分“小镇做题家”们也许感到自己努力“做题”换来的并不是“鲤跃龙门”而是“咸鱼翻身”,难免长吁嗟叹。而眼下对“孔乙己文学”的批评与对“小镇做题家”的鼓励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矛盾。矛盾的根源一方面是源自目前学校教育机制和实际工作岗位情况存在的错位,而另一方面也源自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孔乙己文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整体就业压力的增大,在逆全球化加剧、经济增速放缓、新冠疫情冲击、人口结构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就业形势逐渐严峻,但教育形式和机制的变化远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市场逐步成为卖方市场,年轻人的择业面收窄。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数千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取向和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而实现自身命运乃至阶层改变的现实状况,依然在不断加深着“读书就能出人头地”的路径依赖,教育的目的逐渐功利化,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追求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用人与择业的选择。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回应好“孔乙己文学”的正确方式,即千方百计地为就业人群提供便利,落实好就业保障,让勤劳致富成为现实。

就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发展,深化体教融合。马克思强调教育应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又具有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新形势下,如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输送人才,如何转变读书“追名逐利”观念,是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8年《新华字典》修订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一切合法劳动的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能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的职业都是好的职业,但这不应该成为对年轻人择业的“规训”,而是应该成为全社会对就业的价值取向并为此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对求学上进的年轻人,或许可以用绵阳中学百日誓师大会上那句振聋发聩的宣言来表达我们最真诚的期许——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人上人,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上人。(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党政办干部 时蔚然)

【责任编辑:风景鱼】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