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需要怎样的“松弛感”
最近“松弛感”成了全网热词,起源于一位博主的旁观经历:碰到一家人出门旅游经历了行李全部被退回,竟然没人紧张、生气急眼,重新安排好行李后继续开心聊天。博主对于“原来世界上真有这么松弛的家庭关系”的感慨,引发了很多网友对原生家庭的吐槽:时刻处在“备战”状态,事情一超出计划就情绪崩溃,小时候吃饭掉个勺子都要挨骂......一时间,人人羡慕“松弛感”,人人想要“松弛感”。
孟晚舟在她的演讲中说到:“人生处处是课堂,人人皆可为吾师,人生处处是考场”拥有开放的心态,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不断破题解题,才是松弛的意义。
然而,向往着松弛感的年轻人们,又常常走入另一个误区:松弛,等于躺平吗?躺平和松弛感的目的都是为了摆脱焦虑,实现自洽。但实际上,两者指向不同的路径。躺平意味着要降低自己的欲望,远离竞争,擅于放弃;反之,拥有松弛感的人其实目标非常明确,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前进路上突然出现的意外而止步或过度焦虑,且豁达地接受任何一种结果。
在内卷的时代,年轻人们可以做到怎样的松弛呢?
学会控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之人。要允许一切发生,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不要深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泥潭里出不来。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你可以选择平和解决,也可以选择暴跳如雷。松弛的人会选择平和解决,把坏影响降至最低。
训练“钝感力”,凡是不要往心里去。公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说过一句话:“世界与我无关,大方勇往直前。”迟钝有时候也是一种力量,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伤痛,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忘却不快之事。面对表扬,不得意忘形,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凡事要分清主次,抓大放小,不要都在意。在工作里,需要在意的是工作结果、让领导知道工作进度和结果、与团队顺畅沟通协作。此外的事,都不用太过在意。
降低期待,保持热爱。允许自己偶尔出差错,允许自己的不完美,试着接纳自己的瑕疵,别总让自己过得太累。每个人的松弛感不一定相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适合自己,我们内心才会充满力量。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保持热爱,总会有许多瞬间告诉你生活温柔且让每一天都有期待。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 范佳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