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调查研究之“三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真正把调查研究的“触角”延伸到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上,多问、多听、多思,寻得调查研究的“真”味、“土”味和“深”味。
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中寻调查研究之“真”味。读毛主席《寻乌调查》,最大的震撼就在于,九十年时间过去了,然而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方小县城的景象,立刻就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于寻乌城有杂货131种,水货39种,每种商品有几家铺子,规模有多大都一一记录了下来。调查研究,先有调查之真,才能成就研究之深。只有把群众所想所思所说原原本本的记录,才能得到最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我们开展研究的木之根本、有源之水。
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泥土气中寻调查研究之“土”味。《工作方案》中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和创新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立足基层、深入群众、围绕实践,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从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中去下真功夫,去农民家“聊聊天”“谈谈心”,去农民田“沾沾泥”“看看苗”,与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同饮一壶茶水,多听群众的抱怨声、乐听群众的牢骚声,喜听群众的谩骂声,在田间地头、灶台屋前摸清实情,掌握实况。
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书卷气中寻调查研究之“深”味。“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起点是调查,但研究并不是“终点”,总结提炼和成果运用才是关键环节,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办好群众的“关键小事”,才是价值和意义。要在研究上下硬功夫、真功夫、苦功夫,开展批判性思考、开放性思考和多元性思考,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工作措施,提出可借鉴、可操作的意见建议,真正推动调查研究转化为“真知灼见”“良方妙策”。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答记者问时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年轻干部需从电脑办公、手机办公的误区中抽身出来,多问百姓、少问百度;多用脚趾、少用手指;多讲办法,少谈困难,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谋好发展、解好难题、抓好落实。(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人民政府 李靓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