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三剂良方”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党开展基层调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广大基层干部了解群众诉求、干事创业的重要手段和必备能力。因此,广大基层干部在进行基层调研时,要常备基层调研的“三剂良方”,对症下药,疏通堵塞,确保调研取得实效。
常备“锚定主题方”,以“问题导向”疏通堵塞。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脑袋一热”的调研往往成为形式主义的“暖床”。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虽然会花费一定的实践,但是充足的准备会使调研更加顺利,基层调研需把前期工作做实、做细、做充分,对调研问题、内容、人物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调研时有条不紊、顺利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指引“调研方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选取群众所盼、所急、所忧的问题为调研主题,深入现实、贴近群众,通过“预调研”等方式梳理问题,确定调研提纲,做到“有计可施”“有据可循”。
常备“鉴别症状方”,以“对症下药”疏通堵塞。症状,是解决病根、开对药方的前提。《方案》指出,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坐在办公室里遇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基层是最好的大学,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广大基层干部要做到“真走访”,做到真听、真论、真究,保持“空杯心态”,不拘泥于条框与固定形式,向群众请教学习,将调研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走遍村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直面基层暴露的问题,并在基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常备“沙里淘金方”,以“抽丝剥茧”疏通堵塞。在调研过程中收集的素材,往往存在纷繁复杂、真伪并存等情况。因此,需要对素材进行系统地分析、甄别、梳理,从而保证调研不失偏颇。要善于对复杂问题“抽丝剥茧”,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对零碎素材进行梳理、归纳,掌握“真数据”,获取“真支撑”。多听群众的声音,海量群众声音是反映我们工作好坏的最直观依据,在群众的怨声中找到问题把工作做显做实,在群众的呼声中厘清方向把工作做细做准,在群众的笑声中不断总结提炼把工作做深做透。(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选调生 陈凯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