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调查研究”器,做好“二十大精神” 宣讲大文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深刻揭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等重要论断为我们提供了“做成事”的基本遵循与价值指引,于做好“二十大精神”宣讲大文章而言,当用好“传家宝”,借此“东风”,从中汲取养分,让宣讲更深入、立体、全面。
以思而后学的格局书写宣讲文章“序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广大宣讲员需不断提高认识,明白要求,掌握要领,为宣讲奠定主基调,“把好方向盘”,提高对宣讲的重视程度。这就要求广大宣讲员自身要不断学深悟透“二十大”精神,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宣讲工作,明白宣讲的目的,为谁而宣讲。
以谋定后动的态度书写宣讲文章“正文”。宣讲需从实际出发,让理论碰撞实际,产生易思易悟的火花,切勿只是照抄照搬的“口头转述”。让宣讲“流行起来”,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多下苦功夫,结合《方案》,在内容上宣讲内容应和地方经济发展、重大攻坚举措、项目实施等二十大报告中所聚焦的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深挖地方名人事迹、传统文化,关注老百姓日常生活,讲述更多群众听得懂的话。在形式上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仅仅局限于室内、会上,在谈心谈话中、项目展示中、田间地头等都可以进行宣讲。同时,当充分利用舞台剧、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书写宣讲文章“结语”。《方案》在“方法步骤”的最后强调了“督查回访”。同样,对于宣讲,需要去“回头看”,看有无缺项、漏项、误项,看有没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宣讲不是讲出来就等于讲好了,问问听众,问问群众,感受如何,是否真的听懂了,是否真的明白了,是否真的掌握了,虽然领会需要一个过程,但实时的“跟踪调研”能够及时获得反馈,若调整的当,则能让宣讲质量更上一层楼,至此完成宣讲的第三重境界——先是“入神”,而后“入脑”,最后“入心”。(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办事处 陈最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