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开创新征程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有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记述的是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列强入侵签订不平等条约,到辛亥革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继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契机。有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也有土地革命三次“左”倾的错误;有国共合作的一致抗日,也有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党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斗争的历程上,筚路蓝缕,也是这不屈不挠的坚持,最终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坚定信仰,守初心、担使命。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使得中华民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也在此时开始变革,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等都失败了,而后来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再至后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终到新中国的成立,都是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本着为救国保家的初心,承担起挽救国家挽救人民的使命。步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党员,应当饮水思源,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敬畏历史,明得失、知兴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怎么样才能继续成功。”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的最好的老师。注重历史的研究,敬畏历史,借鉴历史,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给未来的发展指引方向,避免走弯路。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为生在和平年代庆幸的同时,也当铭记历史、敬畏历史,只有了解这段艰辛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才能理解革命烈士那视死如归的精神,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复兴时候的筚路蓝缕!
跬步前进,明方向、强自信。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从封建社会到列强入侵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段历史是及其艰苦的,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在危难临前不忘本,永远保持激情,明确前进的方向,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皓首穷经、跬步千里。步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坚守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保持高远的目标正道直行,善用传略思维谋划未来,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坚定信仰,守初心、担使命;我们要敬畏历史,明得失、知兴替;我们要跬步前进,明方向、强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创新征程!(浙江杭州市双浦镇人民政府党建办 吴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