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承担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重要职责,社区工作者倾听群众心声,维护群众利益,所以要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强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注重选拔,建强基层治理“主力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坚持把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作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键,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社区的“两委”成员。社区党委书记注重从年轻干部中选拔,大学及以上学历达到100%,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6名专职化社区工作者的标准,统筹考虑辖区居民人数和社区工作需要,分析人员配备情况,通过公开选聘、招聘考试,有效为基层治理注入活水源。
二是加强培训,打造社工队伍“专业化”。“打铁还需自身硬”。社区工作者要想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就必须在实践中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将上级的最新政策传达给每一位居民群众,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新新方法,考取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转变居民观念中由“居委会大妈”到新时代专业社工的“华丽变身”。同时结合网格化管理工作,由社工担任网格长开展常态化“敲门行动”入户走访,在信息收集、矛盾化解、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基层工作中实践锻炼,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三是激发活力,搭建社工实践“大舞台”。要不断挖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深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积极动员社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聚焦老弱病残及社区治理等重点领域,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服务开展一系列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社工搭建一展身手的“大舞台”。同时鼓励小区业委会、物业、居民等参与社区项目实施,实现社区内部优势资源整合,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贺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