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新型社区工作者队伍 为基层治理注入“活细胞”
社区工作者是一个长期服务社会基层一线的工作群体,社会工作者是居民的好朋友和同行者,许多人对他们的评价就是默默无闻。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基层治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难。社区基层治理的现阶段目标,应该抓紧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
聚焦社工本身工作能力,提高社工“战斗力”。要把政治素养作为选拔社工人才的首位要素,把学历高、素质好、热爱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提升基层工作者的全方位能力,配强社区的“两委”班子,加强实施“领头雁工程”,培养新一批的社工带头队伍。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多形式、多途径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锻造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完善社工薪酬体系,使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更稳。建立针对性的社区工作者岗位与等级相结合的职业化管理体系,通过完善基本保险、增设意外伤害、完善免费体检等举措,完善社工激励关怀措施。同时,做到工作报酬根据工作年限、职业资格、岗位变动进行动态调整,按照实际社工服务的年限和每年考核的结果,实行工资定期增长机制,能够确保社区工作者收入稳中有升。并完善社工的考核机制,可以考虑采取“月监测+季评估+年考核”的考核方式,同步引入居民满意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成长进步档案,作为社区工作者调整等级、续聘、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队伍,激发社区工作者投身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热情与干劲。
聚焦能力提升,打造更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始终坚持把常态化教育培训作为增强专职社区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点任务,坚持不懈,常抓到底。针对新入职的90后专职社区工作者,量身定做培训方案,采取“岗位实训+理论培训”相结合方式,实现个人赋能建设,助力新人尽快转变角色。同时,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积极推行老社工带新社工的工作模式帮助新社工快速融入社区和群众。以社区基层自治和服务管理工作为重点,坚持专业能力和居民需求相结合,把握人岗相适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为社工搭建平台,强化实践能力,让专职社区工作者在实践中锻炼,在群众工作中迅速成长,推动社工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张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