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基层党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纽带,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居民群众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基层党组织都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党员管理教育新思路,并认真开展实践,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敢担当、有活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在此,笔者有几点想法,权当抛砖引玉。
一是党员建档案,设岗明职责。党员个体存在差异性,如果不加区分,一味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党员发挥相同的作用,反而容易使基层党员无所适从、事倍功半,让群众对部分党员感到不满意。所以建议基层党组织可以按照“自愿报、民主推、组织定”的原则,根据党员的能力大小和自身实际情况,对下辖党员进行设岗定职,如可以推行党员积分管理。运用积分手段对党员进行动态管理,明确积分内容和评分标准,向党员发放积分证,按照党员申报、群众评议、组织审定的程序,客观、准确、公正地核定党员积分,并把党员积分作为党员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争当优秀。
二是教育有载体,形式多样化。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是载体过于单一、形式不够丰富、主题不接地气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各党组织要结合各自实际,结合党员轮训活动,对党员分门别类,进行因类施教,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找准党员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党员下基层、访民情、搞调研、献计策,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等方方面面,不断提高党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激发党员创佳绩、争优秀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不忘老弱病,关爱落实处。教育管理党员不单单是要求党员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作用,把党组织对基层党员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同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在每个党员的入党日,以赠送政治生日贺卡、走访慰问、谈心谈话等方式,加强党员的组织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可以通过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健全困难党员救助帮扶长效机制。通过赠送“政治生日”纪念品、开展爱心体检、参加“红色旅游”等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升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归属感,让老党员找到存在感,从而能有效发挥余热,进一步全体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嵊山镇人民政府 童燕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