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放眼广袤的乡村田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关乎亿万农民的“钱袋子”,更关系到乡村治理的基础和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当前,各地正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努力激活集体经济这“一池春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夯实执政根基、提升治理能力的“压舱石”。 实践证明“手中无米,叫鸡不理”。村集体“囊中羞涩”,不仅难以有效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等也易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两委”说话就有底气,办事就有力量,能够更好地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更加凸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是激活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摆脱“等靠要”思想,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是关键。有的村盘活闲置的校舍、厂房、宅基地等“沉睡”资源,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变“废”为宝;有的村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文创产业,实现“生态变现”;有的村领办创办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统购统销等社会化服务,在延伸产业链中分享增值收益;还有的村敢于“筑巢引凤”,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部资本、技术、人才入驻,实现借力发展……路径千万条,务实管用第一条。唯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是保障村集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集体经济壮大了,如何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收益公平惠及每位成员,成为新的课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利益不受损。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既用于滚动发展和公共服务,也通过分红、奖励等方式直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和支持集体事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当越来越多的村庄实现集体经济的“蝶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在中国大地上更加绚烂地铺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施远超)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