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定村级换届“开篇局”,筑牢乡村振兴“硬根基”
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考”,直接关系党的执政末梢是否牢固,影响乡村振兴蓝图能否落地,关乎万千村民的切身利益。当前,本届村(社区)“两委”任期已近尾声,做好换届筹备工作既是政治任务,更是发展所需。各级党组织需以“早”字为先、“实”字为要、“严”字为基,谋深做细换届各项工作,为乡村振兴选出“主心骨”、建强“战斗队”,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具活力。
深察细研,把准“脉搏”。换届工作能否平稳推进,前期调研是“第一道关口”。要聚焦现任班子“战斗力”,从班子年龄结构、专业能力、干事成效、协作默契度等维度开展“全面体检”,精准找出履职短板,明确换届后班子优化的方向与目标。要走进群众“听心声”,通过院坝会、线上问卷、上门走访等多元方式,收集村民对民生实事、发展难题的诉求,重点了解其对现任班子的评价与未来人选的期待,让换届工作贴合群众意愿。要排查风险“筑防线”,对可能影响选举的历史遗留矛盾、宗族势力干扰、信访积案、网络舆情等隐患逐一梳理,尤其针对换届难度大的村(社区),制定“一村一策”应对方案,建立风险清单、明确责任人与化解时限,将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为换届扫清障碍。唯有摸清基层实情、找准问题症结,才能让换届工作靶向发力、精准推进。
精挑细选,建强“梯队”。换届的核心是选对人,班子强则乡村兴。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本土选人”的局限,既从现任“两委”干部、优秀网格员中挖掘“熟门熟路”的骨干,也积极从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农业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有思路、有干劲”的新鲜血液,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要建强后备“储备库”,按照“优中选优、动态管理”原则,对后备人选实行“一对一”帮带、“订单式”培训、“实战化”历练,通过安排参与重点工作、协助处理村务等方式,提升其履职能力,确保换届时有充足的优质人选可供选择。要严把选人“关口”,建立组织、纪检、公安、民政等多部门联合审查机制,从政治立场、廉洁自律、群众口碑、履职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坚决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人员,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让班子既有“硬度”又有“温度”。
协同发力,压实“责任”。换届是系统工程,需各方联动、同向发力。要构建“大统筹”工作格局,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责,统筹推进换届工作规划、指导与调度;纪检监察机关全程介入,紧盯拉票贿选、弄虚作假等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换届纪律严肃性;政法部门主动作为,加强选举现场秩序维护,依法打击干扰选举的违法犯罪行为;信访部门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回应和解决村民在换届中的疑问与矛盾,避免问题积累。要织密“监督网”,公开举报电话、邮箱等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收到的举报线索快速核查、及时反馈。同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针对选举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明确应对流程与责任主体,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响应、妥善处置,始终掌握换届工作主动权。(朱慢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