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渐浓,菜香暖家
初秋的风带着几分凉爽掠过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洪桥镇排田漾村的田埂,村民们忙着收晒玉米、翻整稻田时,村东头的钱大妈家,菜园里却仍是一片热闹的绿意。75岁的钱大妈蹲在菜畦边,枯瘦的手捏着小锄头,小心翼翼地除掉青菜根部的杂草——这片不足半亩的菜园,是她撑起小家的“底气”,也是她对生活最实在的坚守。
熟悉钱大妈的人都知道,她的日子过得不易。15年前,60岁的她刚盼着儿子成家立业,却遭遇晴天霹雳:儿子因病去世,留下巨额医药费。媳妇不堪重负,收拾行李走后就没再回来,只留下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孙子,和满是债务的家。从那时起,钱大妈就扛起了祖孙俩的生活,日子再难,她从没让孙子受过委屈。如今孙子毕业上班了,总劝她歇着,可钱大妈却放不下这片菜园:“地里有菜,锅里有饭,家就不慌。”
为落实“特殊群体长效关怀”政策,排田漾村两委在初秋走访时,特意绕到钱大妈家。刚到院门口,就看见她正踮着脚给豆角架绑绳子,翠绿的豆角垂下来,蹭着她的袖口。村主任走上前:“大妈,您又在忙呢,天凉了别累着!”钱大妈直起腰,笑着拍了拍手上的土:“不忙不忙,这豆角再不搭架就要垂到地上了。”闲聊间,大家才知道,这片菜园里种的青菜、茄子、番茄,除了祖孙俩吃,钱大妈还会摘些新鲜的送给邻居,有时孙子带同事回家,她也能端出一桌子自家种的菜,“让孩子们尝尝地里的味道,比买的香”。
得知钱大妈年纪大了,踮脚搭架、弯腰除草都费劲,排田漾村组织团委、社工、助联体等志愿者。第二天一早,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就拎着新的竹架、水壶来了。大家没等钱大妈推辞,就分工忙活起来了。正忙活着,钱大妈的孙子下班回来了,看到院子里的“红马甲”,又看了看奶奶鬓角的白发,眼眶微微发红:“奶奶,跟您说过别总忙活菜园,我现在能挣钱了。”钱大妈拉过孙子的手,指了指满园的蔬菜:“傻孩子,这菜园不是负担,是念想。当年你爸在的时候,也帮我种过菜;现在你们上班累,回来能吃口新鲜的,我心里踏实。”
夕阳西下时,菜园里的架子搭得整整齐齐,摘下的茄子、番茄装了满满两竹篮,透着诱人的光泽。钱大妈非要给志愿者装些蔬菜带回去,被大家笑着婉拒:“大妈,能帮您我们高兴!”看着志愿者们走远的背影,钱大妈捧着刚摘的番茄,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这甜味,是菜园的馈赠,是孙子的孝心,更是村里“红马甲”带来的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