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2025-04-30 14:56:50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珠岙镇人民政府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强国建设的生力军,更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当前,我国正通过政策机制改革、创新生态培育与精神价值引领三大维度,加速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引育体系,推动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栽好梧桐树,打造“引力场”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求是》文章强调“深化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直指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面临的评价短视、资源错配等问题。北京中关村试点“科学家自主定题”、深圳设立“青年科技悬赏计划”等实践表明,唯有打破“唯论文、唯帽子”桎梏,构建“基础研究长周期支持+应用技术市场导向”的双轨机制,才能让青年人才心无旁骛攀高峰。栽好政策、平台、服务的“梧桐树”,方能引来更多“金凤凰”。
疏通成长通道,激发“青创活力”
青年科技人才最具创新活力,却也面临“项目难争”“职称难评”的现实困境。破解这一矛盾,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坐标系:在航天、芯片等关键领域设立“青年首席”岗位,扩大“揭榜挂帅”青年专项比例;借鉴浙江“新星计划”经验,对潜力人才实施“5年不考核”的耐心培育。更需强化“传帮带”机制,如中科院“导师团队制”让青年学者在重大项目中挑大梁,实现从“科研青苗”到“领军栋梁”的跨越。
构建生态雨林,涵养“创新热带”
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不能“单兵突进”,而要构建“教育-科技-产业”协同生态。上海交大与商飞共建“大飞机班”、合肥“科里科气”城市气质塑造,印证了产教融合的乘数效应。未来需进一步打通高校实验室与企业需求端的“旋转门”,完善“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让青年人才在破解“真问题”中练就“真本领”。当更多“90后”科学家闪耀国家科技奖舞台,中国创新的“雨林生态”必将孕育出更多参天大树。(俞瞻旗)
【责任编辑:陶敏红】

手机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