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不仅是现代化的显著标志,而且是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有强大科技支撑。“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也非一朝一夕能建成的,需要久久为功,为科技创新付出持久而艰苦的努力。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著足后劲。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要面向时代需求,为时代责任的担当提供深厚积淀。“国家事”与“国家责”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路径,因而广大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创新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实实在在造福人民、服务社会。欲在“成大器”上实现飞跃,科技创新的方向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技广度和深度进军。唯有担负起时代使命,科技创新的土壤中才能积蓄有益养分。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要迈出务实坚定的步伐,爬坡过坎、攻坚克难。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最终率领团队研制出核潜艇关键技术;南仁东埋首攻关二十余载,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作出卓越贡献;一代代航天人锚定目标、扎实积累,在航空航天技术上突破了一座又-座高峰……无数科技创新的案例表明,经对长期探索才能在其专注的领域里占据高地。越是接近未知的“无人区”,创造的“高寒区”,越是要坐稳“冷板凳”,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奋力攻关。唯有保持定力与韧性,科技创新的土壤才能扎扎实实、不惧风沙。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要创造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科研生态。辩证唯物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是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科技创新确是如此,如一个公式可能需要成千上万次缜密推演才能得到科学论证,一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甚至需要科技工作者付出一辈子的心血。如果想让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鹜搞创新,就要为他们营性宽容失败、自由探索的环境,要下更大力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他们排忧解难、松绑减负。唯有激活“一池春水”,科技创新的土壤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天地无比广阔,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创新的奋进者大有可为。担当时代责任、坚定前进步伐,营造健康环境定能厚植科技创新沃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乘风破浪向前。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勇攀高峰!(李昱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