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筑教育梦 整合优势再出发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愿望和梦想。今年是“八八战略”提出的20周年,深入学习“八八战略”精神,发挥已有的优势,明确发展举措对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更加美好的教育,办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挥人文优势,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质量为先。锻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们的教育初心,守好教师们的教育红心,激发老师们的教育爱心,促使教师们成为“人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举措。同时教育需要得法,需要因材施教。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这就需要不断推荐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培养层次、专业能力和储备水平。“层次高、能力强、素质硬”的优秀教师队伍有助于我们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优化制度建设,整合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深入化、精准化的学习需求。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化,需要我们不断加深课程研发、科研协同,打造共用平台,打通流动渠道,从内部机制上清除共享壁垒,做好沟通协调。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共建,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统筹社会力量,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家庭、某个教育部门的职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方式,调动社会、社区、企业等的各方力量,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升。新时代形式的要求下,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幸福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我们要协同教育理念,就如何开展适合孩子的教育上达成各方共识,科学、理性、积极的探讨家校合作、校社合作的模式和交流路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转化技术优势,探索育人方式新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之下,促进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我们要把教育技术的成果更好的运用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杭州作为全国“互联网之都”,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技术优势,促进互联技术全面赋能学校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的融合,推动学教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在新时代的形式之下,我们作为一名浙江省人民教师,要持续发扬我们的浙江优势,西湖优势。精心维护,用心擦亮“西湖教育”的金名片。立足新优势,培养新动能,寻找新机遇,挖掘新潜力,在新时期实现教育之路上的新突破和新超越!(张文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