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教育科技 > 正文

青年科技人才,传承科技创新的“韧劲”

2023-08-30 10:56:12 | 来源: 河北省辛集市张古庄镇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已经从量的积累转变为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转变为系统能力提升,青年科技人才在此关键时期尤需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永不服输、久久为功的“韧劲”。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信心,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传承科技创新的“韧劲”,树立的是为国情怀。物理学家于敏说过:“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的情怀,支撑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技人才,耐得住寂寞,坐的了“冷板凳”,甘愿隐姓埋名。当此,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存在。科技创新更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只有将为国利民融入到科技创新之中,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取得新突破。

传承科技创新的“韧劲”,涵养的是攻坚克难的决心。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举世瞩目的成就,映照着一段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从钱学森、袁隆平到屠呦呦、南仁东,灿若星辰的名字,昭示着青年科技人才敢为天下先的勇毅和坚韧。科技的赛场上有一个又一个难点,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都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方兴未艾,亦步亦趋不行,等待观望不行,必须迎难而上。既要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也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冲劲,不畏挫折、敢于试错、迎难而上,努力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创新支持。

传承科技创新的“韧劲”,培育的是协同创新精神。单丝不成线,“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要做各个分系统天衣无缝的衔接到一起。各个分系统把“互相补台,互不拆台”作为不可违背的工作原则,将每个分系统的各项指标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在科研难题面前,无论团队内部还是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只有拧成一股绳、通力配合,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与此同时,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培育协同创新精神,让不同领域互补成为常态,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科技创新方能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

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科技创新要保持韧劲,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是青年科技人才实干报国、奋斗圆梦的根本途径。在创新中建功立业、书写有价值的人生,青年科技人才一定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程维景)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