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教育科技 > 正文

增强“四个意识”,办好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2-12-16 10:07:18 | 来源: 中廉导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可见,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也就是全国各族人大团结的力量。为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当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办好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增强政治意识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体现了教育鲜明的政治属性。边疆民族地区办好教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优先战略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使教育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相适应、与边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相契合,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边疆教育为边疆人民服务、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服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丰富人力资源。为此,办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必须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清醒、严守政治纪律,不断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重要是非问题上做到旗帜鲜明,敢于亮剑。

二、办好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增强核心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建党至今,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改革开放,最终进入了新时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历史,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办好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教育方针。

三、办好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增强看齐意识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毛主席曾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就要向党中央看齐,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办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必须紧跟党中央步伐,向党中央看齐,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兴的奠基工程,事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边疆民族地区的在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同时也要关注教育为了谁、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此,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旗帜鲜明,站稳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身在边疆,心向党中央,引导边疆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向党中央看齐。

四、办好边疆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增强大局意识

边疆民族地区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等相互交织,较为复杂,给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办好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必须增强大局意识,着眼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首先,边疆民族地的发展问题与大局意识。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边疆民族地区由于资源开发滞后、经济发展落后、市场主体薄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边疆民族地区是短板、重点、难点之一。边疆民族地区办教育必须关注和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这对巩固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必须探索多重出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不断奔向共同富裕目标。

其次,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问题与大局意识。毛泽东曾说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和谐,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边疆七省民族成分复杂多样,同时有30多个跨境民族生活在一起。这些民族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经济利益冲突、文化差异、宗教信仰不同等问题,部分地区甚至有海外势力干涉和渗透,导致民族冲突增多,族际关系失谐。基于上述的现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在边疆民族地区办教育,其中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不断使边疆人民增强“五个认同”,从而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再次,边疆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与大局意识。毒品问题令人堪忧。边疆民族地区是毒品流入的重要窗口,也是毒品泛滥、毒贩猖獗的重灾区,主要表现为种植毒品原植物、毒品制作、走私、买卖等活动。毒品盛行而衍生出社会治安问题、贫困问题、民族矛盾、偷渡等问题,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的威信与执政能力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同时不利于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团结,威胁国家安全;艾滋病问题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也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尤其在西部地区更加明显,边疆民族地区因为地缘复杂、经济落后、社会问题突出,导致艾滋病日益严峻,艾滋病疫情由西南边疆不断蔓延到西北地区,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给我国的西部边疆地区,甚至给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公共卫生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边疆民族地区跨境婚姻普遍存在。跨境婚姻给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社会问题,日益成为危及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关注和致力于应对上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安全问题与大局意识。安全问题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伴随国家政权的建立而产生,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发展中不断出现,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情况复杂,战略地位突出,安全问题当予以关注和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治理,关系到边疆稳固、社会安全,同时也事关国家安全和边疆地区的繁荣发展 。在边疆民族地区办教育必须要有大局意识,高度认识边疆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从政治、国土、国防、意识形态、资源、能源等角度予以高度关注,培养相关的人才。

总之,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必须回应现实所需,立足边疆发展、团结、稳定,着眼整个国家的发展繁荣,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充分彰显教育鲜明的政治底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充分凸显党中央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号召力,使各族人们,身在边疆,心向党中央,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自海)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