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素能】枣庄市山亭法院组织开展2025年度“明善讲堂”第三十二讲
初冬微寒,万物沉静。我们暂别外界的繁忙,于一方课堂中潜心向学,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能力在切磋中提升,以当下的深耕细作,静待岁末的硕果丰盈。为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和“改进司法作风、提升队伍素能”专项行动,不断为干警充电赋能,11月24日下午,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法院组织开展2025年度“明善讲堂”第三十二讲,班子成员、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参加。

明善讲堂

王秀利,现任山亭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山城法庭庭长,先后在冯卯法庭、北庄法庭、刑庭、山城法庭、城头法庭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司法实践经验丰富。
“因第三者的违约行为造成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损害的,保险人赔偿后,可依法提起保险人代位求偿……”王秀利以《保险人代位求偿权常见裁判规则》为题,从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概念、行使的条件、管辖问题、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赔偿法律后果、常见裁判规则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件进行深入讲解,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得到了广大干警的一致好评。
法官助理“名师高徒”结对学习感悟

山城法庭法官助理 朱训庆
以“四心”践行司法初心
在跟随王庭长办案的大半年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还从王庭长那里学习了对于案件和法院工作的态度,我感觉终身受益。
一、平常心:以沉稳心态应对复杂案件,坚守司法理性
司法工作时常面对矛盾尖锐、案情曲折的案件,平常心是保持判断中立、决策理性的基础。王庭长常说,“办案时,法官自己要先沉住气,才能理清案件的脉络”。山城法庭的案件相较于其他派出法庭的案件,案由范围更广泛、案情更复杂,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因当事人的言辞,而对案件产生预判和倾向性结果,而是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梳理证据材料、还原法律事实。
二、细心:于细节处挖掘关键事实,筑牢司法公正根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司法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细致入微。王庭长强调法官助理承担着大量的程序性事务,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程序违法,有的案件可能因此被发回、或者再审,因此必须在程序性事务中做到最严谨、最细致,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留痕可查。王庭长在办案中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刻体会到“细心”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也让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三、耐心:以共情之心化解矛盾,传递司法温度
司法不仅是冰冷的法律适用,更包含着对当事人的人文关怀。法庭工作存在很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调解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王庭长展现的耐心不是“拖延”,而是“共情”——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耐心解释法律规定,耐心化解他们的矛盾。王庭长在办案中展现的耐心,让我懂得如何用真诚沟通化解矛盾,让当事人在司法过程中感受到尊重与温暖。
四、责任心:以担当精神扛起司法使命,守护公平正义
司法工作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如果说业务技能、专业知识是法官助理的“硬技能”,那么责任心就是法官助理最重要的“生命线”。王庭长常说,我们办理每一个案件,往往是别人的人生,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稍有疏漏,就可能造成不可换回的后果。保持责任心,不仅仅是对案件的负责,也是对法院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自己作为一名法院人的负责,需要我们终身恪守。
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怀揣对法律的敬畏,以淡然的平常心、无比的耐心、极致的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做一个有“心”更有“行”的法院人。
山亭法院将继续着力打造“明善讲堂"学习实践平台,以“常态化、精准化、实战化”为导向,引导鼓励干警积极分享工作心得和工作经验,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司法能力,持续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李 想)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