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频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三国名将司马懿故里一一河南温县安乐寨村出土一清代《重修大庙碑记》石碑

2022-10-04 10:29:13 | 来源: 中廉导刊

近日,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在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南大城角地施工过程中,出土一通清代《重修大庙碑记》石碑。

村民王恒军在清洗碑文

碑额“百世流芳”

据村中多年关心热爱文物保护、年已七旬的王恒军介绍,该碑刻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月二十九日,距今152年。碑高161厘米,宽63厘米,厚16厘米。正面碑首刻有“百世流芳”四个大字,两侧雕云龙纹状。碑文共336字。历经风吹日晒土浸剥蚀的碑文依稀辨析出“天下办理善事者必激于善念”、“本寨门东北隅旧有大庙一所”、“关圣大帝宝殿三楹建于崇祯九年,拜殿三楹建于顺治十三年”等字样,落款为“郡庠生杨联光顿首撰文,邑庠生杨磊沐手书”,庙主为王悃等四人。本村88岁老人王京大回忆,少时曾亲眼目睹庙内大殿塑有“天元神像”等建筑物,整个庙宇毁于日军侵华时期。县志载,温县最早的两所公立高等小学堂,其中之一就设在安乐寨大庙内,乡人受益匪浅。

局部碑文

查阅《杨氏家谱》、《王氏家谱》、《温县志稿》及近年发掘的碑碣得知,杨联光是清代著名史学家、翰林学士杨碾之大弟,后中进士,官至翰林待诏,“文革”前其故居门额悬有“忠烈千秋”镶金匾,与其兄杨碾(杨有光)联袂为先祖杨四将军奏请皇封。国务院参事、著名社会学家舒乙先生曾题赞“两代五名士 百年一将军”,包含杨碾(杨有光)、杨联光、杨斗光(杨磊)兄弟三人和其子杨峯青、杨应时及重孙杨团一等6人。这是继不久前在温县番田镇西留石村出土的《禁断樵牧碑》之后、杨联光撰写的第二通碑文。杨磊(杨斗光)系杨碾二弟,生员。其行楷书法,尚属首次于世亮相。其字状如行流水,端庄大方,入帖出帖,古朴典雅,与其侄杨峯青书写的《敕封镇东侯杨家庙碑记》交相映辉,显露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高超的书法艺术。碑阴上方刻有独道气势的“万善同归”四字,极显凝重大气的繁体楷书,两侧雕刻祥云朵朵,碑廓装蚀为树叶陪衬,记载200余位村民和外村、乡、县捐资者的姓名及款额。寨主王悃等四人各捐3000文,杨联光、杨斗光、杨峯青各捐500文,总计四万五千三百多文。王悃时任寨主,系我国经济学界泰斗王梦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隧道工程的开拓者王梦恕堂兄弟的先祖。

碑阴“万善同归”

善念善行在我国漫长的文明史上闪耀着熠熠光辉。据了解,安乐寨村及周围一带是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的故里。自明代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今,村民和睦相处,邻里相助,情同手足。“兄弟书屋”、“杨碾旧居”是近年来被评定的“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单位”等。杨碾后代近年相继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并荣登“敬业奉献中国好人榜”,主流媒体以“大德至善鉴初心”为题进行广为宣传。积德行善的理念已融入安乐寨村民的血脉。

捐款人杨联光、杨斗光、杨峯青

郡庠生杨联光顿首撰 邑庠生杨 磊沐手书

相关文物专家介绍,此碑刻的发现,对于研究司马懿故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传承黄河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重要价值。(杨家卿)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