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荆楚城乡融合协奏曲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一周年之际,荆楚大地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扎实成效,交出了一份厚重答卷。从秭归山区的远程医疗,到枣阳皇桃的富民产业,再到嘉鱼蔬菜的产业链延伸,一场城乡要素畅流、产业共兴的生动实践,正在这里铺展。
城乡融合,是一场深刻的双向奔赴。湖北通过构建“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贯通汉襄宜高铁环线,不断打破地域壁垒,让曾经孤立的资源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自由循环。在秭归,患者借助数智病理诊断中心,八小时内就能得到武汉专家的远程诊断——深山村民与都市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城乡之间的鸿沟正悄然弥合。
县域经济,是大融合的关键枢纽。枣阳奋力实现“百强进位”,枝江精准开展链式招商,宜都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县城作为连接城乡的节点,正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既承接城市的资本与技术,又辐射乡村的资源与劳动力。优利德公司历经八次考察,最终落户枝江姚家港化工园,正是看中这里“门对门”的产业链生态。县域经济,已从昔日的配角跃升为城乡融合的强劲引擎。
镇域经济,是乡村振兴筑牢根基。嘉鱼潘家湾镇引进蔬菜加工企业,实现深加工“零的突破”;孝感推动村村拥有市场主体,集体经济全部突破十万元。当乡村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城乡融合才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从“一棵菜”到“一条链”的跃迁,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乡村不再只是原料产地,而是价值创造的重要一环。
城乡融合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设施联通与产业协同。锦绣社区与远安乡村通过“村社联动”将城市技能引入乡村,襄阳强县工程则推动县域产业向高端化升级。这一进程需打通行政与市场壁垒以促进要素畅流,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拉近城乡距离,并通过产业协同实现价值链融合,最终构建起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当城市与乡村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互促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便能够同频共振,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前路虽任重道远,湖北已迈出坚定步伐,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书写城乡融合的崭新篇章。(张立阳)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