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浪尖淘真金
近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城市内涝、山洪暴发、基础设施损毁等严峻险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以“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的高度政治自觉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奋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场防汛救灾攻坚战,既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实战检验,更成为考察识别干部政治品格、担当精神与实践本领的“特殊考场”。
浊浪里看干部。政治忠诚不是纸上标语,而是危急时刻的果敢抉择。平时的汇报再周全、表态再坚决,都不如暴雨中一次果断决策、一趟无畏冲锋更有说服力。洪水漫街时,有干部不等不靠,迅速组织力量打通泄洪通道,为百姓开辟“生命通道”;水位超限时,有干部连续数十小时坚守大坝,检测水势、科学调度、排查险情。正是这些风雨中挺立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过硬的政治品格和能力素质。灾情不等人,容不得半点犹豫推诿,干部的成色在雨水的冲刷下显露无遗。泥泞里的脚印、浸透的衣衫,远比任何简历表格更能说明问题。
急流中见真章。洪水不仅考验初心,更锤炼能力。当北京冯家峪镇石佛村因暴雨导致多处道路被石块阻挡,群众物资紧缺,并且紧邻的白马关河道水位迅速上涨,洪涝情况紧急的时候,村妇联主席何淑英陆续将61户村民转移到了地势相对较高的自家。她腾出所有床铺、煮了四锅面条,组织村民连续48小时值守观察水势,第一时间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由于家园受损、暴雨红色预警持续,部分受灾村民无法返回家中,何淑英就把村民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浊浪翻涌的洪流中,小而拥挤的屋檐下,集聚的是干部的柔性与韧性、智慧与担当。
浪退后识匠心。真正的为民情怀,藏在洪水过后的泥土里。灾后重建的每寸土地,都是丈量“为民情怀”的标尺。北京正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谋划重建蓝图,致力于帮扶因灾停工项目、停产企业复工复产,提升水利设施和道路桥梁建设标准,多措并举强化平急两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预报预警能力。这每一步的坚实推进,都凝结着化灾害教训为长久安澜、变重建压力为发展动能的深沉匠心。
暴雨终将过去,但干部在一线淬炼出的担当精神永不褪色。坚持在灾情险境中考察识别优秀干部,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的关键之举。真正重要的岗位,必须属于那些风雨袭来时站得稳、扛得起、冲得上的人。平时习惯于“踱方步”、念文件、“秀盆景”的干部,在严峻考验面前只会暴露短板,甚至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此次暴雨中涌现出的那些排除万难打通“生命通道”的基层带头人,那些高喊“我先上”的英勇身影,正是党和国家最需要的脊梁。
每一次与灾难的交锋,不仅是干部能力和觉悟的淬炼场,亦是组织部门识别人才、优化机制的重要窗口。唯有真正将“考场”设在风浪最前沿,才能在未来的风雨征途上,锻造更多“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人民守护者。(游方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