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 社会万象 > 正文

打好基层减负“组合拳”

2025-07-26 09:50:52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横渡镇人民政府

广东、云南等多个省份在巡视反馈中均反复提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干部从文山会海转向一线实践。各级各部门务必瞄准基层减负痛点难点,打好“组合拳”,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

减“虚功”留“实劲”,让基层干部“抽身”。破解“形多实少”的困局,关键在于砍掉“不必要”:严格落实文件会议“瘦身”要求,推行“无会日”“合并开”,让“短实新”的文风会风蔚然成风;考核评价多到田间地头看实效、多听群众口碑,少查台账报表、少看痕迹材料。唯有把“痕迹主义”减下去,把“务实作风”树起来,基层干部才能腾出手脚,真正把功夫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

乘“数智”提“效能”,让技术工具“代劳”。如今,不少地区推进“智慧乡村”平台建设,将村民档案、矛盾调解等数据整合入库后,村干部通过手机就能查询信息、办理业务,告别了“抱着台账跑村入户”的日子。数智化建设是为基层减负的“加速器”。为基层减负,更要善用技术赋能: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跑路”代替“干部跑腿”;开发贴合基层实际的治理应用,将党建活动、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数字化管理,既提升效率又确保公开透明。用“技术算力”解放“干部人力”,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走村串户、服务群众。

加“权责”强“底气”,让基层工作“托底”。减负不能只减任务,更要为基层“加”上应有的权限和资源。破解“责大权小”的难题,必须明确权责边界:厘清“属地管理”范围,上级部门不得“甩锅式”下压任务,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根据工作需要,给基层下放必要的审批权、调度权,配套相应的人力、资金支持,让基层“有权办事、有人干事、有钱成事”。唯有权责对等,基层干部才能在一线工作中挺直腰杆、主动作为。

除“顽疾”求“长效”,让减负成果“扎根”。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若监督跟进不力,很容易出现“雨过地皮湿”“变相增负”的现象。减负必须有“硬约束”,才能防止问题反弹。要畅通基层反馈渠道,设立“减负意见箱”“直通车”,让基层干部敢说真话、敢提意见;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等行为严肃问责,不仅通报批评,更要倒查源头责任。唯有把“形式主义的尾巴”彻底清除,才能确保减负减到实处、减到基层干部心坎上,让基层真正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刘友情)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