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村要从留住“村里人”开始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亲切感,他们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础和最具潜力的力量,想方设法留住“村里人”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
用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村里人”返乡。长期以来,乡村在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寻找发展机遇。如今,为了吸引这些“村里人”回乡,地方需要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在资金支持、专业指导、项目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解决返乡青年的“后顾之忧”。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如同磁石一般,能够吸引那些在外闯荡的“村里人”重新审视家乡的发展潜力,激发他们回乡创业、就业的热情。
用多类多样的资源提升“村里人”技能。仅仅吸引回乡还不够,要让他们真正在乡村发挥作用,在外看过世界愿意回乡的“村里人”往往都是有想法、有冲劲,但缺资源、缺经验,地方要联合各部门为他们搭好平台、链好资源,解决他们“成长的烦恼”。比如,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到乡村进行实地指导,为青年扎根乡村输送知识和智慧,培养乡村经营人才。
用真情暖心的生态留住“村里人”扎根。山野之路多崎岖,“返乡容易留乡难”,留住返乡人才“二次扎根”,靠情怀更靠发展环境。要抓住“村里人”对家乡独特的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既要让返乡青年有可持续的收益、广阔的发展空间,又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需求,以“保姆式”服务解决住房、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急难愁盼,还要给他们一定的身份地位,让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让乡村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希望田野和无忧之地。
乡村振兴渴望人才,呼唤人才,只有让“村里人”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才能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胡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