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时评 > 正文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2025-07-31 10:24:58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紫金街道办事处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承载着无数农民的殷切期盼。以人才赋能乡村振兴,要从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对接、培训提升等方面多向发力,以更实的招法举措支持乡村振兴人才群体的蓬勃发展。

一是夯实“基底”,提高政策保障支持。乡村人才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离不开科学、系统、全面的政策规划与战略支撑。各地相关部门要完善创业激励、风险分担、利益分配等人才发展机制,结合本地农村情况,优先保障乡村人才对农业设施用地与闲置农房的使用权,适当增加大学生创业人才在落户、住房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成本。要建立乡村人才主体名单库,利用线下农业社会团体动态摸排农创客、农业企业需求,针对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配套提供政策申报、法律咨询、物流对接等专业化服务,帮助乡村人才稳预期、增信心。

二是构建“雁群”,搭建人才共育平台。提高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活血”能力,不仅在于“引”,更在于“育”。如浙江安吉设立青创学院,打造“乡村主理人孵化地”青年乡创培训品牌,形成乡村振兴人才一站式创业就业的服务阵地。又如福建古田借助与高校及部门单位的合作,大力提升专家“外引”和人才“内培”力度,创新“产业孵化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实现人才共育,要做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文章,推动人才培育供给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匹配、无缝衔接,释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雁群”效应。

三是打通“壁垒”,推动城乡要素流通。城乡差距一直以来是制约乡村发展的“拦路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以缩小城乡差距并实现共同繁荣”。各地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把“人、地、钱”等要素更多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在人才留用方面增强对乡村经历的考量,适当增加乡村振兴人才的发展优先权,通过定向性的“人才下派”与自愿性的“人才下乡”双重驱动,促进城市人才在乡村舞台大展宏图。(陈新楷)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