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深化改革“如椽巨笔”书“人民至上”美丽新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做出战略部署。“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徐徐展开这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承转合背后,是以“人民至上”为中心主旨的。这也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披肝沥胆”的真心做好“倾听民声”文章。人民出题,政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答题。政策好不好,是不是真正为民之策,能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这支“如椽巨笔”真正为人民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就必须有一颗真诚的心,把群众当做亲人,用好调查研究硬手段,真真正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群众最为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全方位发力改革,围绕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行。对照群众的期盼查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深改革。通过问需于民,把准民情民意之脉,利用深化改革之法,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民众之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和效率,让民众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民齐者强”的信心做深“汇聚众智”文章。政兴以顺民,政废以逆民。回望历史,正是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智慧与方案的基础上,人民群众得以发挥首创精神,中国才能在一次又一次改革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展翅腾飞。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是国家永远向前的不竭动力。人民群众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通过问计于民,政府才能够汇聚众智、集思广益,为改革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和策略,确保改革符合人民的意愿和需求,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折箭为誓”的决心做实“惠民政策”文章。人民至上,归根结底还是要出台落实有效惠民政策。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将群众视为“家人”,将群众事视为“家事”,将群众盼视为“家计”,将“民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引”,将“众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将“惠民政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同时,也要加强制度与监督机制建设,确保改革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利用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放手试、大胆干,把改革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尽可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虽只有四字,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并在当今中国重新焕发生机,涵养着漫长岁月中无法磨灭的价值和蓬勃生机,并将永远传递下去。正值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敢于、善于执深化改革“如椽巨笔”,倾听民声、汇聚众智、落实惠民政策,书写“以人为本”美丽新篇。(王文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