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苦干建设好民生宏伟大厦
民之所向,政之所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言简意赅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人民”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杭州努力发展的总方向。过去的十年,杭州省委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浙江的新发展阶段上,站在杭州的新发展征程上,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将报告所绘的华丽蓝图筑成宏伟的现实大厦,仍需杭州埋头探索、苦干建设。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共同奋斗环境,为大厦建好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浙江实施促共富的八大路径中便将“促就业”放在首位。尤其身处后疫情时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广泛增收,是实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子。近3年来,杭州全市累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129亿元,以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 “下狠力”撬动就业杠杆,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帮助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亿元,在岗位源头上“挥锄头”挖需求,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创造氛围,以高质量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整体公平,为大厦垒齐砖块。“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一词从古至今都牵动着黎民百姓的心,关系着社会的整体和谐稳定。站在奋力打造现代化强国、向共同富裕迈步的新时期新坐标上,要想发展成果惠及所有成员,既要“大水漫灌”扩大共富覆盖面,也要“精准滴灌”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现状,既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环境中存在的必然,也有个人素质、资源、能力等方面原因,还有因天灾意外等造成的家庭困难等,因此“提低扩中”离不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协调。为此,杭州市启动闲置农房激活计划,累计盘活闲置农房5958宗,“变废为宝”激活动能。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最低月工资标准,2021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9年呈缩小态势,有的放矢推进公平。三大差距的解决不仅是实现共富的重点工作,更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难题,杭州聚焦缩小三大差距不断展现“头雁”风采,充分促进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民生保障兜底,为大厦封好围墙。高楼大厦唯有树立起坚固的围墙,才能起到防风挡雨、抵御灾害的作用。2021年12月,杭州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政策,市区标准由每人每月260元调整到310元,每人每月提高50元;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统一调整到每人每月275元。数字变动似乎不起眼,但对于有需要者却关系重大,惠及全市47.66万名城乡居保参保人员,全市调标2021年新增财政支出4.16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标准的提高是杭州强化民生保障、关注“一老一小”的政策缩影。此外,杭州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用力,让庇护老百姓的围墙更加坚固。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浙江肩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重大任务,“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更要肩挑重任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杭州力量,助推民生福祉得到更好实现、人民拥有更强幸福感和获得感。(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包素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