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以“才气”为乡村振兴添“朝气”

2022-07-26 09:48:06 | 来源: 中廉导刊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乡村振兴局纷纷挂牌成立,一场新的战役悄然打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只有坚持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培育一批像“田秀才”、“土专家”这样的乡土人才,才能为乡村增添蓬勃“朝气”。

发掘文化型人才,让乡村有“底气”。时下,特色小镇成为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部分小镇在开发过程中急于求成,缺乏对文化型人才的培育,导致“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景象出现,让投资者们望而却步。而在宁波市葛家村,丛志强教授在村民们心中播下的艺术种子生根发芽,刺绣、木工等传统技艺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法宝;在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红色小镇的讲解员们深挖文化底蕴,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旅游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依托,乡土人才正是乡村特色文化的最好载体,因此,要着力于发掘文化型人才,为乡村发展增添文化“底气”。

打造宣传型人才,为乡村增“名气”。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的变化使得乡村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具备“酒香”,更要学会“吆喝”。去年,丁真凭借他那纯真朴素的笑容走红网络,他的家乡理塘也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旅游热门城市。除旅游宣传外,网络也成为乡村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其中,县长、区长、产业大户等本地带货主播的“吆喝”更加吸引网民的关注,不仅能帮助农民售出滞销的农产品,还能有效地宣传当地的民风民俗。未来,要充分利用乡土人才的“吆喝”,让乡村的发展打破空间的限制,使其“名扬天下”。

培育环保型人才,使乡村存“秀气”。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需先行。因此,在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尤其要注重环保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重点引进生态环保类人才,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另一方面,要继续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推广“河长制”、“路长制”等优秀工作经验,将领导干部扩充入环保型人才队伍,为乡村生态保驾护航。唯有如此,才能让乡村蓬勃发展的同时留存一份“秀气”。​(朱家辉 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丈亭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