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共绘新篇章
——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有感
作为一名身处基层的工作者,拜读重要文章后,心中感慨万千,对脚下这片土地和其上生生不息的人们,有了更深沉的理解与热爱。文章深刻阐明的道理,并非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真切切映照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生动图景。
在我工作的这片区域,虽非民族地区,却也生活着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起初,大家或许因习惯差异而有些许陌生,但在社区的秧歌队里,天南地北的舞步能和谐共融;在邻里节的餐桌上,各地的风味美食总能引来一片赞叹与分享。谁家有了难处,左邻右舍的援手从不分“你我”;社区要搞建设,大家的建言献策都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家园。这种在日常交往中自然形成的相互理解、彼此依存,不正是“共同体”意识在最微观层面的生动体现吗?它源于人心深处对和睦、安宁、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这是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的民心所向。
回顾历史长河,我们脚下的这片广袤土地,早已不是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历经漫长岁月熔铸而成的文明家园。千百年来,先民们跨越山河,互通有无,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种交往交流交融的进程,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奔流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坚实根基。其形成与发展,是历史长卷上清晰而必然的轨迹,是任何逆流都无法改变的浩荡大势。
作为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的基层干部,我们对此感受尤为深刻。我们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在做凝聚人心、促进团结的事情。无论是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便利沟通,还是保护传承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以留住乡愁;无论是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增进情谊,还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筑牢这个共同体根基,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我们深知,只有共同体根基稳固,个体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才能有更坚实的和谐基础。
展望未来,前行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必然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历史的启示、现实的需要、人民的期盼,都昭示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棵参天大树必将更加枝繁叶茂。我们基层工作者,愿做那滋养大树的细微根系、呵护绿叶的平凡园丁,以更贴心的服务、更务实的举措、更真诚的沟通,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促进大家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守望相助。
我相信,当每一份微小的力量都向着同一方向汇聚,必将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未来,必将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谱写出一曲曲和美与共、携手前行的时代新篇。(郭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