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组织担当赋能“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组织路线服务保障政治路线的这一根本,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切实履行好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的核心职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如磐石的组织保证。
铸牢绝对忠诚之魂,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把准方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健全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各级党组织在选人用人、队伍建设、基层治理、人才工作中,都能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考察评价干部时,首先看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坚决,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树牢事业为上之标,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选贤任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组织工作必须紧扣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将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坚持实践、实干、实绩导向,注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应对风险挑战的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真正把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锐意改革的干部挖掘出来、使用起来。紧紧围绕“十五五”发展蓝图,精准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服务人民群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本领。
夯实执政为民之基,在践行人民至上中固本强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将人民至上作为组织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人、财、物、政策等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接诉即办”等经验做法,提升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让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激发创新活力之源,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聚才育才。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深层次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本地区发展需求,瞄准新质生产力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更好处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强化政府宏观把控、政策制定、公共服务职能,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壁垒。着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优厚、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
强化系统观念之谋,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担当作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组织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强化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要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注重选拔使用那些既有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又有维护安全担当的复合型干部。要加强党员干部在风险识别、预警、处置等方面的专业训练,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要健全组织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重大任务面前,党组织能够迅速响应、坚强有力,广大党员能够挺身而出、发挥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站在“十五五”的历史新起点,组织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在以高质量组织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尹彪)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