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党建 > 正文

执“大学小镇”党建联建之笔擘画 乡村振兴“写意图”

2023-06-30 15:54:28 | 来源: 宁波市鄞州区

近年来,宁波市东吴镇积极发挥“院士之乡”优势,与宁波大学党委合作建设“大学小镇”全域党建联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乡村基本单元,有效促进全镇产业再造、生活再造、生态再造和服务再造。“大学小镇共富样板”入选教育部校地共建典型项目,探索出一条“共促共联、共融共享、共建共富”的共同富裕之路。切实以党建联建之笔擘画乡村振兴“写意图”。

“起笔”顶层设计,使党建联建“入木三分”。聚焦组织“领航”,构建互联体系。深入匹配东吴镇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剑平牵头制定“大学小镇”共富规划,全部二级学院对接镇域13个村社,实现组织互联全覆盖,做到对接需求和资源禀赋结合、学科优势和地方产业特色结合,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及项目遴选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联席会议,集中研讨重点项目推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疏通卡点和堵点,明确细化项目进度节点及成果产出。以高校智库为依托,充分发挥70余名博士研究团队作用,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涉及文旅品牌、现代农业、乡村建设提升、产学研转化中心、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确保村村都能依靠党建联建共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红利。通过对乡镇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多维度研究,为高校老师科研提供丰富素材,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实践基地,也为产学研成果转化提供现实平台,并以此管窥中国乡镇单元的整体发展模式、运营模式,打造高校与基层党建引领全域合作的可复制可参考样本。

“运笔”三链融合,促大学小镇“强筋壮骨”。充分发挥“大学小镇”党建联建机制中的党员作用,共建党建红色品牌,共建骨干红色队伍。充分挖掘双方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教育路线,打造东吴红色地图,实现区域内党建资源互享、课程互补、发展互促。组建高校共同富裕攻坚先锋队,开展组团式蹲点帮扶,以党小组模式,为新型职业农民、企业技术培训、乡村教师、乡村医生、旅游人才等方面量身打造培训方案。通过建立“在地化”工作室和活动平台,培育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造血功能,全方位推进在法治水平提升、音乐品牌塑造、医疗健康护航、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等十大方面服务品牌建设,夯实共同富裕建设基础。共建创业创新基地、乡村党建研究院等阵地,联合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努力探索乡村治理集成改革路径,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能级低”“资源弱”等困局,并争取形成一批以项目为支撑的资源库、一套以标准为导向的工作法,一条以实效为目标的治理链。

“落笔”成果转化,助乡村振兴“落地生花”。依托天童老街、天童禅寺等资源禀赋,完成小城镇综合整治,就地取材、修旧如旧,让老街重拾烟火气、释放新活力,着力形成观光、研学、养老等融合业态。发挥“大学小镇”共富专家智库作用,进一步将村民手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并对其中的开店致富者予以补贴。加快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进“专精特新”产业集聚区改造提升,打造高能级未来工业社区。加快低小散工业园整体拆迁。大力培养6名“在地艺术家”,深挖本土海丝文化、宰相文化和禅意文化,引导师生挖掘当地文化、参与文创设计,建成汉服馆、沉浸式众阅空间等九大宋韵场馆,逐步构建宋韵文化展示带。

党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牛鼻子”。乡村要振兴,党建是关键,始终要把党建引领理念根植于乡村振兴之中,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建联建是打破地域限制和格局制约、拓展党建联建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将进一步深化“大学小镇”,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确保“大学+小镇”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最优效应”,从大学对小镇的单向智力赋能走向双向奔赴的互利共赢。(选调生    朱从博)

【责任编辑:庄周梦蝶】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