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二零二五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面对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现实挑战,各地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聚焦产教融合育才、技能创富兴业、生态优化聚才三大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没有人才,县不能富,民不能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靶向性引进专业人员,另一方面要培育本土人才。相比于高学历的专家,本土的农民才是大多数人员。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对农民和本土苗子进行培训,采用学校+企业模式,直接在生产基地进行教学,本土人员无障碍掌握技术,零距离触摸生产实景,培育大量农村人才,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例如订单式输出专业人才,解决人员缺口问题,推动乡村重点行业发展。产教融合培育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持续发展。
技能创富,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掌握技能可以让农民和产业有更高的竞争力。以技能提升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一人带一技、一技兴一业”的乘数效应。例如:培育新农人电商直播团队,构建“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物流配送”全链条,带动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新高。技术能手牵头共富工坊,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模式,进行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生产,助力开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集群,带动农户年均增收大大提高。当前要以技能为抓手,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挖掘传统技艺商业价值,让技能成为乡村产业增收"金钥匙"。
生态营造,构筑乡村振兴长效新格局。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才能打造长效生态。人才生态闭环,促进乡村振兴高效发展。一方面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激励人才,建立中高级职称评定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指导员、产业导师结对帮扶机制。另一方面推行"候鸟型专家""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吸引3.8万名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各地正以更大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技能提升,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生态,让更多新农人在广袤乡村大显身手,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王巧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