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把精神粮食送到家门口

2023-11-16 11:00:49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健跳镇人民政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物质精神文化成果,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数智赋能,升级服务功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让文化“动”起来,让文化空间“活”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产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过去人们很难想象,足不出户畅游各大展馆,游遍古迹文物。如今,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网”聚书香,“云”游四方成为现实。例如:浙江省借助“浙里文化圈”应用系统,按照分类为公众精准推送文化展览,图书借阅,艺术培训等服务清单。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利用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开展线上节目直播等。让群众足不出户便捷享受到多种文化惠民服务。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均衡发展,惠及城乡居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首先要加强公共文化城乡均衡发展。畅通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渠道,改扩建乡镇文化站,打造农家小屋,“文化驿站”,修建露天电影院,体育健身区,让群众一出门就可以看电影,逛公园,极大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有机融合。我们要站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代人的智慧,促进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新的和谐,促进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与保护,加强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机结合,让文化遗产时时刻刻焕发光彩,展现时代魅力。我国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都体现着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和规划思想,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有益探索,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也为打造地区品牌提供了强大助推力。

我们要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上,努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每一位群众的家门口,让精神富裕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靓丽底色。(张锦瑶)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