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从《长安三万里》看大国文化自信

2023-07-28 16:46:11 | 来源: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

《长安三万里》这部国产动画自上映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仅票房持续走高,其中展现的“诗画中国”更是受到好评一片,让观众直呼看到了“大国文化自信”。

从《长安三万里》看大国历史厚度。《长安三万里》不仅是一部电影,也不仅是一堂文学史课,更是一记来自厚重历史深处的回响,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绚烂而古老的文明。影片中塑造了大唐诗人的群像,在李白、高适、杜甫之外,还有贺知章、王维、王昌龄、郭子仪、岑参、张旭、哥舒翰……诗人们的集体登场,宛如历史天空中的群星闪耀在观众眼前。而这些诗人创作的流传千古的诗篇,又钩沉出绵延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不少观众在看过影片后说,看《长安三万里》,就像上了一堂充满历史浪漫主义的唐代文学史课,通过场景展现出的是诗人的自信、大唐的自信、民族的自信。

从《长安三万里》看大国人文温度。《将进酒》《燕歌行》《登鹳雀楼》《早发白帝城》……《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诗句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将这些刻进国人“DNA”里的文化符号影像化,呈现属于中华诗歌所独有的瑰丽和浪漫。李白在追赶孟浩然时,远眺帆船消失于海天一色,写出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洒酒成水、乘仙鹤飞越银河之上时,吟诵《将进酒》,在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中,这些诗句又被赋予了全新的人文内核。《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在创作“新传说”系列和“新神话”系列之后,着手创作的“新文化”系列,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题材,通过对这些题材的挖掘,展现历史中闪光的人物和故事。

从《长安三万里》看大国创新力度。从江上扁舟到青崖名山,从吹笛黄鹤楼到旌旗飞边塞,国漫电影的运镜、构图、光影、配乐等,均呈现出中华传统美学的创新。与此同时,电影中不乏个性化构思,比如驿馆里专门供诗人题诗的诗板,就像是给这些“顶流”诗人开了一个“朋友圈”,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创新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经过近30年的电影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中国动画电影如今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必将以更为灵动、鲜活的方式,烛照不断奋进的中华文化。(选调生 徐慧)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