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之变夯实战略支点根基
6月27日,王忠林书记在湖北省领导干部专题党课上强调“要砥砺严实作风,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节点,在湖北锚定“建成支点”目标的关键阶段,这一要求既是对作风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新时代全省干部队伍发出的动员令。作风建设与战略支点建设同向发力,正成为荆楚大地奋进新征程的强劲脉动。
作风之变始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今年一季度,全省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为靶向,开展精准督查行动,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比达92.3%,这份数据背后是湖北动真碰硬的决心。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问题,武汉市对原有的600多个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一研判,对涉及长期闲置、使用频率低、功能可替代、与业务脱节等类别的应用程序进行逐项清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干部有更多时间走进楼栋解决居民漏水、停车等急难愁盼问题。只有不断破除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打通,而群众获得感的提升,正是建设战略支点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制度铁规为作风建设筑牢铜墙铁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一些过去司空见惯的顽瘴病疾被攻克,不正之风惯性得以扭转。湖北省近年来积极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以制度刚性约束确保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例如,近期出台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从接待范围、接待标准、接待程序等多方面作出细致规定,对公务接待中的违规行为明确了惩处措施,有效遏制了公务接待中的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今年6月,湖北省召开集中整治吃喝动员部署会,指出要“加强监督治理,提升作风治理效能。扎紧织密制度笼子,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的“紧箍咒”正将作风建设从“运动式”转向“常态化”,让铁规发力成为干部的行为自觉。
担当作为是检验作风的试金石。作风建设成效如何,最终要体现在干部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5月19日,武汉市“实事实办”群众监督平台上线首日,江岸区居民王女士扫码反映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题,平台30分钟响应,住建部门联合街道成立专班,20天内完成审批流程。如今,全市4000余个办事窗口的“实事实办”二维码,织就了覆盖城乡的民生服务网。这种“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的闭环机制,正是武汉干部担当作为的生动写照。作风过硬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项目攻坚的实干中、改革突破的锐气里、民生服务的温度上,当干部把“担当”二字写在荆楚大地上,战略支点的“四梁八柱”才能愈发稳固。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湖北正以“建成支点”的使命担当,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从割除顽疾到制度保障,从基层减负到一线攻坚,当“拼抢实”成为干部的鲜明标识,湖北必将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程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