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百姓民生 > 旅游资讯 > 正文

寻美埇桥:万亩杏花迎客来

2023-03-10 15:53:20 | 来源: 中廉导刊

唐代“诗王”白居易在游赵村赏杏花诗中说: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

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有个叫杏花的女子从江南出发,一直往北,跨过长江,越过淮河,来到了皖北大地,搅动了埇桥春天这一趟清水。

杏花爬春涉水,掠过杏花骨朵的时节,杏子伤春。杏花开放其实是很迅捷的,来不及脱下花袍,已经美人迟暮了。

点绛唇上下两阙住着杏花姑娘,杏花雨袭击了埇桥区顺河镇。

我们在埇桥区海拔最高的大乾山这个春天的入口处,张望着有万亩漫山遍野的杏树,杏树孕期缄默不语。蓦然回首,春风吹过,杏树的孩子一个个上树了,失眠的眼睛,把春天看个够。

一段感悟,拉开了寻美埇桥的序幕。

••••••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政协民宗与港澳台侨专委王东民主任的带领下,有原顺河镇蒋书记,区政协委员刘欣华、刘智慧等人组成的“寻美埇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镇振兴调研组,来到了距埇桥城区约有22公里东北方向的顺河镇。

关于顺河,《埇桥志》是这样记载的:顺河位于濉河北岸,又名新集孜,由于新中国成立后对濉河的治理,取直了股河,开挖了视东沟,少了水灾,人们便在沿河大堤盖房居住,逐渐形成村落,故将新集孜改名为顺河。

顺河镇境内有几座名山,分别叫大乾山、尖山、鹤山、二郎山,还有个名人皮日休墓。皮日休原本是湖北天门人,他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号醉吟先生,人称醉士,生于公元834年,死于公元883年。

《埇桥志》有载:皮日休早年住鹿门山,字号鹿门子。性傲诞,能文章,大中末年,移家宿州之符离。咸通进士,任太常博士,后避广明之难,流落江南,晚年病卒符离,葬于符离东顺河乡濉河北岸。皮日休与当时的另一位大诗人陆龟蒙是为契友,诗文与龟蒙并齐,当时人称“皮陆”。他的部分诗歌,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反映了当时百姓的疾苦,继承了白居易新乐派的传统,他是白居易著名的粉丝之一。

皮日休有两首著名的诗“汴河怀古”对后世影响很深: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硬是天叫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两首诗应当是历史上对隋炀帝开挖大运河最高的评价了。

顺河镇有个村叫岳乔村。岳乔村位于顺河镇最北部,三面环山,山林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过去,当地群众种植模式比较单一,收入较低,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差。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董义勇介绍:过去,当地的种植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群众急于发展经济但苦于没有门路。同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是停留在资源处置上,缺少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项目。岳桥村驻村工作队和党总支一班人针对当地实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推进特色经济发展。

村党总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村集体流转土地200余亩,引进怀远白花玉子、红花玉子、红玛瑙及淮北塔山红、青皮甜等优质石榴品种,种植石榴120余亩,建起一个集果品生产、生态花海、乡村旅游为一体,彰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目前,岳乔村是埇桥区最具有乡村旅游代表性的山村。2020年被认定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我们从村部向西,走进群山深处,首先看到的是一处名胜“无影山”。所谓无影,即是太阳下照不出影子来,这个山的石头都是金钱石。该石石质坚硬,通体充满古币状的彩纹,图案清晰,色彩线条明快,质朴凝重,典雅别致。

我们知道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绘出了人们生活的图画,谱写出自然美的乐章。观赏这具有金钱似的花纹,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也是一种艺术上的追求和陶冶。

无影山上,有一处长年流淌着的泉水,叫力泉。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无色无味,清冽甘美。

再前行有一处名景叫“灵泉飞瀑”。从这里上山,看到的是最惹人爱的到处盛开的杏花。美丽的杏花花瓣是白色的,有五片花瓣,花蕊是粉色的。满山的杏花开放白茫茫的一片,仿佛置身在白色的海洋里,真是美不胜收!据说:别的花儿开放的时候最多只能开三、五天,而杏花开放半个多月都不会凋谢。这杏花花蕊上面还有一层花粉,闻上去甜甜的味道。有辛勤的蜜蜂在花丛间飞来飞去,它们采这些花粉来制成蜂蜜。干的杏花不仅可以制成香包,磨成粉,还有美容效果。

关于大乾山杏花,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埇桥志》载: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一次路过此地游黄花洞,此时,正值春季杏花盛开,随题诗云:

草色青青云色霞,黄桥湖畔几人家。

孤家面临黄花洞,未见黄花见杏花。

乾隆皇帝的诗当即被官员刻在石碑上,立在黄花洞前。如今,围绕着大乾山盛开的万亩杏花,成了宿州市一大景观。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学者、博士。曾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歌词“我有一个梦”获安徽省一等奖;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专职会长。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现供职中国网·韵动安徽。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