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龙舟竞渡激扬时代新风
——解码端午节蕴藏的作风建设密码
端午节历经千年演变,从吴越图腾祭祀升华为世界非遗,其文化内核与当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形成深刻共鸣。当龙舟竞渡的鼓点遇上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传统节日正成为涵养文化自信、锤炼过硬作风的精神载体,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以文化人、以节砺志”的实践启示。
以文化传承固本,筑牢精神信仰“压舱石”
端午节承载的爱国精神与清廉文化,是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嘉兴南湖创新“运河龙舟赛+红色宣讲”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在龙舟船舱开设“水上微党课”,将屈原投江明志的故事与红船精神结合,吸引3.2万名群众参与。汨罗江畔举办“国际诗歌周”,党员干部带头创作《离骚》新解系列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破亿。可借鉴南京“我们的节日”工程,在社区文化礼堂开展“包廉洁粽、系五彩绳”活动,用粽叶包裹清白米粒喻示作风要求,使传统文化成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以节俗创新赋能,织密作风建设“防护网”
端午习俗中蕴藏的防疫智慧与自律传统,为作风建设提供方法论启示。苏州将艾草香囊制作纳入廉政教育,机关干部手工缝制“清正”“奉公”主题香囊,悬挂于办公场所提醒廉洁自律。江西开展“端午基层行”活动,2.1万名干部深入村社,用雄黄酒书写“廉”字门联,同步收集群众诉求1.7万条,化解率达93%。借鉴杭州“数字纪监委”经验,开发“端午清风”智能监督平台,通过分析节日期间公车轨迹、消费数据等,自动识别违规苗头,实现“艾香驱五毒,数据护清廉”。
以党建引领聚力,激活文化振兴“新引擎”
传统节日的现代表达需要党组织引领创新实践。成都打造“党建+非遗工坊”,党员手艺人带领群众开发龙舟造型文创产品,带动12个乡村文旅项目落地,年产值超8000万元。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建活化工程,党员干部牵头将254处祠堂、牌坊转化为端午文化展示馆,举办非遗市集吸引游客46万人次。可探索“云端赛龙舟”等数字形态,如深圳南山区开发VR龙舟竞渡系统,党员干部与群众组队参赛,积分兑换社区治理参与权,实现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双赢。
当粽香浸润初心、龙舟竞逐担当、艾草守护清廉,端午节便超越了时序节令的意义,成为党员干部修身的“精神驿站”。正如汨罗市屈子祠镇党委书记在龙舟雕刻现场所言:“每一刀刻下的不只是龙鳞纹路,更是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当代解读。”这种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交融,恰似长江与汨罗江的汇流——传统智慧奔涌向前,终将激荡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壮阔波澜。(叶剑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