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动能”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作风建设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其对于净化政治生态、提升政府公信力、密切党群关系意义深远。作为扎根乡村振兴一线的乡镇青年干部、纪检干事,我们肩负着推动乡村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重任,更需深学细悟、躬身践行八项规定精神,以务实作风清除“微腐败”、整治“绊脚石”,让清风正气充盈田间地头。
学规定:从“纸面要求”到“行动指南”
带着问题学。乡镇工作直面群众,问题纷繁复杂。我们紧密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盖章跑断腿”“补贴发放慢”“项目落地难”等突出问题,对照八项规定中“精简办事流程”“密切联系群众”“厉行勤俭节约”等要求,全面查摆自身作风短板。通过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与责任人,做到边学边改、立行立改,切实将规定要求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举措。
带着案例学。以近年查处的虚报冒领惠民资金、违规接受宴请等基层“微腐败”典型案例为镜鉴,组织开展案例剖析会、警示教育讲座等活动。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原因、特点及危害,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引导青年干部深刻认识到廉洁从政的重要性,筑牢“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时刻保持对纪律和规矩的敬畏之心。
转作风: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担当
脚上沾泥。大力推行“背包下村”工作法,青年干部坚持深入村庄农户。随身携带工作笔记本,详细记录群众关于产业路修建、灌溉设施维护、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诉求,建立“急难愁盼”清单。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对清单事项进行分类处理,明确办理时限,跟踪办理进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心中有戒。制定乡镇干部“十严禁”负面清单,内容涵盖严禁收受土特产、严禁在村就餐不付伙食费、严禁违规插手工程项目等。通过村务公开栏、微信群、乡村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全天候监督。定期组织干部学习负面清单内容,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治歪风:亮剑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惠农补贴“清源行动”,充分运用大数据比对技术,对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发放数据进行全面筛查。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深入调查核实,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畅通监督渠道。设立“村头举报箱”,在各村村委会显眼位置设置举报箱,方便群众投递举报材料。搭建“扫码直通纪委”平台,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提交举报信息,实现举报“零跑腿”。对实名举报件及时受理、快速核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为精准打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青年干部当以八项规定为镜,穿行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我们每个青年干部都要当好“作风探头”。接待群众时多一分耐心,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下村调研时多带一本民情日记,详实记录乡村发展的点滴;项目验收时多问一句资金流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让老百姓看到“管住小权力也能带来大变化”,以清廉底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使命,以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青春力量。(贾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