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滩贯百里 绿脉通未来
9月28日,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82.89公里的生态岸线如翡翠项链环绕三镇,841.86万平方米的滨水空间似画卷铺展江天,这场生态实践既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在武汉的生动落地,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蝶变。
生态廊道的贯通,是对生态优先战略的坚定践行。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从2016年启动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到2020年系统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武汉实现了堤防安全与生态修复的双重突破。如今,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沉湖湿地每年吸引超10万只候鸟越冬,长江生态之美尽显。
廊道之上,流淌的是文化血脉,承载的是民生温度。作为“两廊一心四城四区”生态格局的核心载体,廊道串联起的不仅是汉口码头遗迹、武昌古城文脉与汉阳古刹钟声,更将散落的城市记忆编织成鲜活的文化长卷。杨泗港废弃货运码头经改造,升级成可观景、可运动、可社交的“水岸秀场”;南岸嘴节点改造延续生态留白理念,着力提升公园的精致度。市民生活品质的跃升,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生态蝶变背后,是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生态保护的价值,绝不止于景观美化,更是强大的绿色引擎。武昌湾片区引入“鹅社·文昌书局”等文创项目,让“看江景、品文化、购文创”成为新消费场景;武汉开元森泊度假乐园依托蔡甸后官湖片区生态基底,打造沉浸式自然度假场景,游客接待量屡创新高,让“生态美”实实在在转化为“经济活”。这种“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发展优势。2025“大河对话”论坛期间国际友人的赞叹,正是对武汉探索“人水共生”智慧的世界性回响。
江潮奔涌处,正是扬帆时。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贯通不是终点,而是“世界滨水生态名城”建设的新起点。随着武汉两江四岸滨水空间生态修复、功能整合的持续深化,这条绿色廊道必将成为连接生态、文化与经济的纽带,见证武汉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书写更精彩的答卷。(张啸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