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铭记历史,自强开创未来
电影《731》定档9月18日上映的消息,将在“九一八”这个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特殊日子,激荡起深沉的回响。影片尚未公映,但基于史料披露的基本事实,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设立的所谓“研究机构”,系统性实施违反国际公约的人体实验与细菌战,已足够警示世人。历史的真相不容掩埋,人类的良知不容亵渎。选择“九一八”这个国耻日公映,是让历史的警钟通过光影媒介,是一次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坚决回击,是一次对民族集体记忆的郑重唤醒。
我们虽尚未在大银幕上亲见《731》的细节,但仅凭官宣勾勒的轮廓和已知的史实,那段被刻意掩盖的罪恶便足以令人窒息。1936年,哈尔滨那片被圈禁的6.1平方公里土地,成了731部队实施反人类暴行的魔窟。下设8部、1特别班、3野外试验场,这冰冷的机构名称背后,是系统化、工业化的灭绝人性。官宣提及的“特别移送”档案、伯力审判材料,以及那被考证的1549名有名、有姓、有事件的受害者,仅仅是冰山一角。3000余同胞沦为“马路大”(活体材料),被注入鼠疫、霍乱,承受冻伤、毒气的非人折磨……这些血淋淋的数字和事实,是历史留给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容篡改的铁证。1945年战败时的疯狂毁证,恰恰证明了施暴者内心的恐惧与罪恶。
若说《731》将揭露人性的至暗,正在热映的《南京照相馆》则挺立起民族不屈的脊梁。影片中,被迫为日军冲洗屠杀照片的市民,最初只为苟活;但当邮差阿昌目睹婴儿被摔死,巡警宋存义在照片里认出弟弟的尸首,戏子林毓秀嘶喊“宁死不做汉奸妻”时,“家破人亡”的切肤之痛点燃了反抗的火种。没有虚构的“救世主”,只有普通人在毁灭边缘的觉醒:老金将逃生证让给妻女失败后,将啼哭婴儿交给林毓秀后,拿着自己唯一的武器“照相机”冲向日军,用身体阻挡子弹;幸存者携带罪证底片冒死出城,辗转多年不曾放弃,只因“要让世界看见南京的伤”。影片结尾,漫天蒲公英种子从废墟飘向现代南京的霓虹,这飘散的生命力,正是对那段屈辱悲壮历史终极拷问的回应。当每年9月18号的防空警报划破安宁和平的祖国天空,我们铭记的从来不是仇恨,而是宋存义绝笔信中“无家可护,唯有国仇”的觉醒,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从忍辱到挺立的民族基因。
回望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中华民族承受了深重苦难。历史的伤痕深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方能自立。正是从屈辱中奋起,一代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光荣传统。这份融入血脉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捍卫和平、守护发展的钢铁长城。即将到来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新型武器装备、实战化训练水平、信息化作战能力的跃升,无不宣示着人民军队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告慰历史、开创未来的坚实保障。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教训,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当历史的细节通过严肃的文艺作品被广泛认知,民族记忆便有了坚实的根基。9月18日走进影院观看《731》,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精神洗礼。它提醒我们,唯有铭记历史的苦难与抗争,才能更深切理解今日和平的珍贵,才能更坚定地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历史的悲愤转化为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团结奋斗,不断书写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唯有不忘来路,方能行稳致远;唯有自强不息,方能守护光明。这,正是历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陈博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