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济公到党员:游本昌的“修行”之路
当九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郑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消息传来,那不仅是一位长者的心愿达成,更似时代长河里一盏忽然亮起的灯——映照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原色。
游本昌老师倾尽心力塑造的济公形象,已深深嵌入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他诠释的济公,未止于表面的滑稽破落;其骨子里,乃一种“修行”境界——放下身段执念,以诙谐为舟、以破扇为桨,渡那人间苦难。他穿越市井巷陌,解百姓忧困,济世救苦的背后,是超越小我、溶入苍生的“修行”大境界。济公形象之所以不朽,正是因这种在民间烟火中淬炼出来的精神奇光。
从济公到党员,是游本昌艺术与人生“修行之路”的自然延伸。若说济公是游老在艺术世界中以角色形式彰显的“修行”精神,那么九十高龄郑重入党,则是他在现实世界中对信仰的郑重归依——将济公在艺术舞台上的那份“济世”情怀升级为在现实舞台上的奉献之心。
艺术表演是他前半生的事业修行,而加入共产党则是对其“修行”境界的更高升华。从艺到“入党”,恰似一脉相承的精神长卷缓缓铺展:艺术中的济公形象,是他对“修行”最富灵韵的演绎;而现实中的入党选择,则标志着向“为人民服务”这一深刻实践的跃升与自觉。游本昌晚年虽已高龄,却仍执着于舞台,在《繁花》中亦焕发出令人动容的艺术青春——这种不竭能量的源头,不正源于他对生命意义的持恒追求,源于那最为深沉的精神皈依吗?
游本昌的“修行”之路,诠释着一个颠扑不破的至理:真正的艺术家,终将在人民的土壤上绽放最璀璨的光华。济公摇着破扇,解除的是古时百姓的困境;党员游本昌的选择,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用艺术参与民族复兴这场伟大事业的主动书写。他将艺术济世的情怀,在新时代找到了最切实的落点,升华为更高更广的追求——为时代画像、为历史立言、为人民发声。当被问及为何如此高龄仍奋力创作,他言语真挚:“文艺工作者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一定要把人民放在心里。”这朴素话语,却字字千钧,道出了入党选择的灵魂内核。
游本昌老师以九十高龄入党,为我们生动展现了一条从艺术舞台向人生价值高地不断攀升的“修行”之路。从济公对“人间道义”的演绎,到党员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他每一步足迹皆闪耀着对人民深沉挚爱的光泽。
这束光芒恰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坐标:当艺术家将个体才情融入民族复兴的江河,当艺术创造自觉汇入时代前进的洪流,这样的“修行”,便超越了小我的艺术成就,成为了照亮时代前路的精神火炬,燃烧着为民族复兴贡献全部力量的赤诚与信仰。(贺晋源 高增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