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之友 > 健康 > 正文

生活养生 悉悉养生

2025-03-25 07:33:02 | 来源: 中廉导刊

养生点点。健康养生古今共识的十大价值的涵意质意。即:

△提升健康水平: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能够增强免疫系统,减少疾病的发生。

△延缓衰老:养生有助维持身体各系统正常功能,延缓衰老。

△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力和耐力,使人更有活力,同时改善心理健康。

△延长寿命:降低患病风险,延长寿命。

△促进心理健康:缓解压力,提升情绪稳定,增强心理韧性。

△增强社交能力:参与养生活动,如瑜伽班、徒步团等,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社交圈。

△减少医疗负担:养生能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减轻社会负担。

△提升家庭幸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家庭和谐与幸福。

△预防慢性病: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改善身体机.能:规律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养生生活方式方法。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得幸福多彩之后,就越发地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现在的养生方法很多,有些人喜欢去健身房,有些人喜欢饮食养生,有些人喜欢中医养生,无论是什么养生方法,只要是对身体好的,都值得去提倡去弘扬。今,咱共同看看古人所提倡的养生方法。古人提倡的十种养生方式方法。即:

△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动形养生: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诗人陆游说“形要小劳之”,说明了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可强身延年。人若贪图安逸,运动不足,或是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又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固精养生: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保养阴精可延缓衰老。

△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习练易筋经。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修身养生: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调气养生: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 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现代养生必效必功。中医养生十大法则。现代生活的健康必修课。现代生活中,中医养生凭借其整体观和自然疗法,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健康的必修课。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及权威提炼十法则,从内到外焕发活力。即:

△顺应四季:自然节律是养生之本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季节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春季,肝气旺盛,宜疏肝理气,可饮用菊花枸杞茶,按压太冲穴,避免熬夜。夏季,养心为重,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适度运动防中暑。秋季,润肺防燥,推荐梨、百合、银耳等白色食物。

冬季,补肾藏精,多食黑芝麻、核桃,早睡晚起避寒。

△饮食调理:五谷为养,药食同源。“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需均衡且有针对性。日常以小米、糙米等五谷杂粮为主食,补充基础能量。血虚者可饮用红枣当归汤,湿热体质推荐绿豆薏仁粥。饭后饮清茶、散步百步,帮助消化。忌暴饮暴食,做到“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运动保健:动静结合,气血通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力的关键。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适合调和气血;晨起叩齿护牙,久坐拉伸肩颈,睡前揉腹促代谢。

△情绪管理:养心胜于养身“百病生于气”,情绪平和是健康基石。减少物质欲望,避免“大喜荡心”,通过琴音、花香等艺术爱好调节情绪。遇事深呼吸,按内关穴,缓解焦虑。

△女性全周期养护:从青春到更年期的智慧针对女性不同生命阶段,中医提出精准调养方案。青春期,调理月经异常,可结合中药与穴位贴敷(如关元、气海)。

育龄期,防宫颈病变需定期筛查,备孕注重“补肾健脾”。更年期,滋阴降火(如六味地黄丸)、阴阳双补,缓解潮热失眠。

△日常小妙招:低成本高效果养生法泡脚方:生姜驱寒,艾草活血,白醋杀菌,每晚20分钟改善循环。

△茶饮养生:春季玫瑰陈皮茶疏肝,夏季荷叶茶祛湿,秋冬桂圆红枣茶温补。

△穴位按摩:合谷穴止痛,足三里健脾胃,涌泉穴补肾。

△中医外治法:家门口的“绿色疗法”基层中医馆普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解决常见问题。颈肩腰痛可推拿结合艾灸,慢性疲劳推荐刮痧排毒、拔罐祛湿。

△养生即养命,坚持中医养生是融入生活的点滴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调节情绪,让传统智慧为现代健康护航。

健康生活典型食品。健康生活中常用的养生食品包括:

△山药:山药被认为具有补脾益肺、滋阴强身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易疲劳的人群。可以尝试山药排骨汤等食谱。

△枸杞:枸杞能养肝明目、补血安神,适合长期用眼的上班族。可以尝试枸杞银耳羹等食谱。

△红枣: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合女性调理气血不足。可以尝试红枣桂圆茶等食谱。

△黑豆:黑豆补肾滋阴、乌发养颜,适合肾虚、发质干枯的人群。可以尝试黑豆猪蹄汤等食谱。

△银耳:银耳润肺养颜,适合秋冬干燥季节。可以尝试银耳莲子羹等食谱。

△小米:小米能健脾和胃、改善失眠,适合产后或体虚者。可以尝试小米南瓜粥。

△生姜:生姜可驱寒暖胃、缓解感冒初期的鼻塞,适合寒性体质者。可以尝试红糖姜枣茶等食谱。

△豆腐:豆腐富含优质植物蛋白,适合预防心血管疾病。可以尝试麻婆豆腐等。

△红薯: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适合增强免疫力、辅助减肥。可以尝试芝士焗红薯等食谱。

△黑芝麻:黑芝麻滋阴润燥、乌发养颜,适合皮肤干燥、面色暗沉的人群。可以尝试黑芝麻糊等食谱。

△这些食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以作为日常饮食部分,维持健康生活方式。

禁忌与注意。健康生活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管多个方面。即:

△饮食养生:多喝水,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毫升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排出体内毒素;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少吃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食物和冰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饮食有节。食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作息养生: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适当午睡。午饭后进行短暂午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运动养生: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间,如清晨或傍晚;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情绪调节方法:学会调整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点点禁忌:忌活动过剧,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强身健体,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是,老年人不宜做剧烈运动,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最好慢走在乡间树林间,呼吸清新的空气;忌久吃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患病较多。但也不能只要有点不适就吃药,否则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如长期服用一些镇静药、止痛药、激素类药,不但副作用不小,还会不自觉地加大服药量。使身体受到伤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忌久坐,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已经明显衰退,适应能力和耐受力较低,如果长时间坐着并保持某一种姿势。会造成肌肉僵硬、关节疼痛。久看电视、久坐牌桌、过久看书等都是不良习惯;忌情志失调,长寿要保持情志调畅,长期处于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身体和心理疾病。而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则有利于身心健康;忌起居无度,起居无度会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使身体过度消耗,导致抵抗力下降。而生活作息不规律则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患病风险;忌忽视体检,长寿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都没有明显症状,如果不进行体检就很难发现。而及早发现疾病风险,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总而言之,健康生活关乎着健康身心。健康身心多元如一,古今和合,道道关生活,品品关生存,典典恋生命。三生关乎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健康唯一。唯从唯一健康的观念占位,从落实健康第一责任人达标健康为出发点与归宿,在天人合一,中西、内外、上下、医养、健管、上下、家国的联,连,链,恋寿的复合上下功夫,用自己的作法与行为,在大局下践行大健康战略,在微观上下细功夫,服从宏观,服务健康,理直气状的说是,说健康,同心打造中国健康航母,打造东方健康高地,拥抱健康,享受美好生活,亲吻幸福,享受美满生活,同心协力,同心未来。(齐结存)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