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是人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人员,主要负责社区的治理、管理和服务工作。他们是城市文明和谐的保障,更是社区居民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持,其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要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赋能成长,强化队伍专业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社区的日常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专业工作经验,才能对社会工作有更深层的理解和感悟。由此可见,我们一方面针对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要进行岗前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和岗位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新社工尽快转变角色,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开展全科社工、项目社工、领头雁社工等相关培训,旨在壮大全方位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使他们能够深入基层一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里,强化队伍的专业能力。
选优培强,提升队伍战斗力。头雁带对方向,群雁才能顺利飞往目的地;头雁带头冲锋,群雁才能紧随其后前行;头雁带领奋斗,群雁才能团结起来迎风飞翔。可见,头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可或缺。而在社区工作者中,也是如此。只有选优培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才能为基层治理提供建强支撑。所以,我们要选拔学历高、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纳入社区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选拔责任心强的干部进入两委班子,不断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提升领头雁人才队伍的战斗能力,持续充实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健全政策,激发队伍生命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可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反之,各项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够完善,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破窗效应,社区工作者消极怠工,不主动服务居民,甚至是对于分配的工作任务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工作缺乏动力,这不利于基层社会治理。可见,我们要健全政策,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划清各岗权责界限,不断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生机活力。(党群服务中心 沃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