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薪”:为辛劳托底,让公平落地
岁末寒冬,年味渐浓,“结清工钱、安心过年”是千万劳动者最朴素的期盼。对于千万劳动者而言,足额到手的工资是归途的底气,更是团圆的底色。国务院部署开展的治理欠薪冬季行动,从2025年11月至2026年春节前集中发力,以“治源头、防风险、强监管、严惩处、兜底线”为总要求,为劳动者权益筑起一道坚实防线,让民生温度抵御冬日严寒。
薪酬不仅是劳动者汗水的对价,更是维系家庭生计的“生命线”。从工地脚手架上的农民工到街头奔波的外卖骑手,每一份收入都承载着柴米油盐的琐碎、子女求学的期盼和赡养老人的责任。拖欠薪酬,不仅寒了劳动者的心,触碰了法律红线,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社会稳定。此次冬季行动突出重点行业、聚焦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处置,正是瞄准欠薪顽疾精准发力,用主动作为回应“劳有所得”的民生诉求,如同冬日里的一股暖流,让劳动者的辛劳不被辜负。
治理欠薪,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专项行动中的“连环清”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支持,为被欠薪者开辟了高效维权通道,彰显了对欠薪行为的“零容忍”;而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的规范落实、工会监督的强化,则从源头筑牢了防范欠薪的“防火墙”。
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将全面摸清欠薪风险,主动公开举报投诉渠道,开展部门联合接访,并结合具体案情分类施策,推动实质性化解欠薪问题。同时,深化落实保障工资支付制度,强化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抓好矛盾化解和困难帮扶。同时,多部门将联合开展失信惩戒,在招投标、市场准入、高消费、小个体工商户等领域对欠薪主体实施限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震慑效应。这种“标本兼治”的思路,既解当下燃眉之急,又谋长远制度保障,让“不欠薪”从专项要求变成常态自觉。
法律的威严,是“暖薪”行动最坚实的后盾。近年来,全国法院审结大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失信联合惩戒让欠薪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这些举措让法律真正和民生联系起来落到实处,让恶意欠薪者付出沉重代价。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被依法保障,当付出与回报能在天平两端平衡起来,劳动的尊严才会被真正彰显,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落地生根。
岁末的“暖薪”,暖的不仅是劳动者的口袋,更是他们的心田;护的不仅是个体权益,更是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让每一份辛劳都能换来足额回报,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带着尊严与安心回家过年。这股冬日里的暖流,终将汇聚成尊重劳动、崇尚公平的社会力量,让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办事处干部 吴雨晴)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