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三向标”开启乡村产业增收新局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村特色产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农民增收致富的殷切期望,是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踏上乡村产业振兴之路,需校准理念、创新、价值“三向标”,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绘就增收富民新画卷。
校准理念航向标,以战略眼光引领产业长远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理念能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要校准理念航向标,党员干部需站在全局高度,深入学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找准特色产业定位。以“十五五”规划为指引,洞察产业发展趋势,树立全产业链思维。推动特色产业从单一生产向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延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某乡村依托丰富的水果资源,不仅发展水果种植,还建设水果加工厂,开发果汁、果脯等产品,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农家美食,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校准创新路径标,以科技变革赋能产业升级转型。创新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若乡村特色产业不注重创新,仍沿用老一套,必然会被市场淘汰。党员干部要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方面,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智能养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如一些地方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精准施肥浇水,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创新产业经营模式,探索“互联网+特色产业”“文旅+特色产业”等新业态。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乡村特色产品走向全国;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校准价值坐标标,以民生福祉衡量产业发展成效。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党员干部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参与产业发展,分享红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将农民与市场紧密连接,降低市场风险;鼓励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入股产业项目,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获得稳定分红收入。同时,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主力军。
“路漫漫其修远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任重道远。党员干部校准“三向标”,以坚定信念、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定能让乡村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足美满。(邢舟益)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